岁寒三友,都在中式精致生活
2022/5/9 来源:不详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中式
君语
+
岁寒,然后得三友。清八大山人岁寒三友图
松竹梅,被称作三友已久,天顺年间,太液池后有草亭,亭绘松竹梅于上,为岁寒门。概松经雪而荣,竹履冬不凋,梅则寒冬生花,故称为“岁寒三友”。
南朝陶弘景在庭中植松,以招松风;北宋苏轼在院中栽竹,以听琳琅;亦是北宋,林和靖结庐孤山,度腊观梅。松竹梅,原是自然间寻常物事,却因文人赋予其性格,从无淸贵无华。
南宋马远松寿图01
/
松风清绝
草木之中,松树以古为佳,“苍松古柏”,美其老也。古人以松为寿,宋人马远《松寿图》绘山崖一角,苍松斜伸。一文人闲坐石台之上,仰目远眺,远山寥寥而成。
赏松则需雪,听松便待风,《梅坡》诗:“吹我月中笛,枝枝见清绝。半夜起松涛,香积一坡雪"。晨起见松覆雪,凛凛然一清臞。至于松涛,则需遍山植松,风声穿林时,涛声真可与海潮相答。
元倪瓒《梧竹秀石图》
02
/
雪竹琳琅
竹常与松为伴,不畏为霜雪,是文人心中的一泓清流,令人痴,令人远。后世文人大家王子猷、苏轼、郑板桥,都是千古代表的竹痴,王子猷寄人空宅,尚令人种竹;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蓄竹"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种松不如种竹,易活易长,易生子孙,种竹之方,旧传有诀云:“种竹无时,雨过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移时南处枝叶,栽时还在南处,乃是竹之所幸。
然李渔却言:南枝若与人相左,犹娶新妇进门,意为栽时应佳面对己观赏,不顾竹死活,直是不顾新妇死活,无外乎其能言“娶妻如买田庄,买姬妾如治园圃”呵呵。
明陈洪绶高士摘梅图03
/
度腊观梅
妾竹者李渔,妻梅者林逋,宋人林和靖,曾隐居于西湖的孤山,植梅蓄鹤,每有客来,林逋则放鹤致之。林和靖视梅为妻,梅妻鹤子的高隐之风流传至今,成为了君子隐逸行为的一种象征。
庾岭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未开。并非一树之南北,因岭南岭北气候差异,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花开之时,为人所好也,花时临赏,可折小枝,则以火烧,几欲不委,簪于小瓶,遍置清暇几案间,乃得此中意趣。
古人所谓“人之精神,各有所寄”,历代文人雅士以草木为凭,皆是对自己情致的寄托,他们莳养花木的同时,也丰盈着清澹的精神世界。正如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其实花木也好,还是中式精致生活的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