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荣宝22春拍中国骨董松竹书房专

2022/10/11 来源:不详

治白癜风成都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439519.html

精品赏析

清光绪黄釉“景福阁”御用印玺

H8.6cm印文:「景福阁」

来源:香港佳士得年号

说明:瓷质印玺,通体施明黄釉,印首浮雕五只蝙蝠翻飞云间,寓意“洪福齐天”、“五福临门”。高8.6厘米,寸方印面,体量适中,印文“景福阁”三字阳文篆书。

景福阁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东部山顶。清乾隆时叫昙花阁,是一座六瓣莲花形的三层楼阁,是乾隆皇帝礼佛的地方。光绪十八年重修时改建为景福阁,成为慈禧太后登高观景的地方。景福阁距其寝宫乐寿堂较近,是慈禧太后很喜欢的景点之一,常在此观雨、赏月、用餐、娱乐,接见宴请外国公使及眷属。每年七月初七要在景福阁祭牛郎织女,八月中秋在景福阁赏月,九月重阳节在景福阁登高望远。夏天,慈禧在这里和后妃、宫女押宝、推牌九,名叫“过阴天儿”,休闲解闷、避暑度假。

根据《明清帝后宝玺谱》一书可查,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枚“景福阁”印文的碧玉玺,是光绪年间慈禧皇太后御用玺印,印面风格布局与此黄釉玺印完全一致。

使用黄釉印玺在清宫有严格的规定,非帝即后。景福阁在颐和园的地盘上,自是慈禧太后所用。瓷质的印玺较少,瓷玺瓷玺,与慈禧谐音,颇为有趣。

景福阁名称也有出处,来源于诗经《小雅》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意为劝坐劝酒、以求大福。诗经《小雅》还有一句: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意为神明听见、予你大福。景福即是洪福、大福的意思,“景福阁”玺印是此吉祥寓意的集中体现,印文与玺首的蝙蝠翻飞、五福临门、洪福齐天的寓意互为呼应、相得益彰,堪称完美。

景福阁是福报之地。自乾隆时即为礼佛之地,自重修后成为慈禧太后颐养天年之所。年国共双方关于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正是在景福阁举行的,并最终给北平人民带来了和平解放的最大福报。年6月6日,为纪念颐和园对公众开放一百周年,景福阁才对游客开放,从此登万寿山、游景福阁就成了游玩颐和园的打卡之地,祈福求福的人络绎不绝。

清廷以宫殿名称制作的玺印多数用于加盖收藏印记,如乾隆年间的“三希堂”、“御书房”印玺,慈禧有“大雅斋”、“储秀宫”等印玺,此“景福阁”印玺也是一样。“三希堂”印玺以近万元的天价成交,“景福阁”印玺品相完美,本次付拍北京荣宝春拍,市场价格值得期待。

清光绪黄釉暗刻海水云龙纹印泥盒

D7.2cm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展览:1.年,晚清宫廷瓷器展,香港中文大学。

2.年,晚清宫廷瓷器展,台北历史博物馆。

著录:《明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编号。

记录:新加坡佳士得,年3月30日,养志堂藏晚晴官窑专场,编号。

说明:印泥盒本是文房常见用品之一,此件却不一般。此印泥盒外通体施黄釉,釉色纯净鲜亮。盒内施白釉。盒盖暗刻双龙戏珠纹,盒身暗刻海水云纹,底部款识为“大清光绪年制”,非常精致典雅的官窑文房精品。双龙纹饰表明此印盒应是光绪皇上御用。品相完好、颇为难得。

此盒出身名门,传承有序,是香港十大收藏家之一的关善明先生的旧藏。关善明,堂号养志堂,香港收藏团体“敏求精舍”主要成员,著名收藏家,其藏品均为精心搜罗,且均成系统,收藏主旨鲜明,学术性显著。尤其对晚清官窑瓷器的研究收藏可谓开先河者,投入卓著、成就颇丰。年香港中文大学为彰显对关善明先生收藏成就的认可和肯定,特意举办了一场晚清宫廷瓷器展,并出版了一书。此件清光绪黄釉双龙戏珠纹印泥盒也参加了此次展览,并著录于展览图录第号。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也为关善明先生举办了一场晚清宫廷瓷器展,可见学术界对关善明收藏是非常推崇和认可的。

此件黄釉双龙戏珠纹印泥盒是在年3月30日,新加坡佳士得拍卖《养志堂藏晚晴官窑专场》中付拍释出的,编号,距今已有25年,今年又再次亮相北京荣宝的春拍古董专场,值得藏友期待。

清光绪黄釉暗刻云龙纹小水盂

H7.2cm款识:"光绪年制"

来源: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

说明:小巧玲珑的带盖水盂,造型颇为罕见,器身呈长方形,小口鼓腹,上有平顶坡形盖,带宝珠钮,下接承托式四足,造型与古代青铜器的方缶和簠比较接近。仿上古造型,成实用水盂,真可谓是匠心独运、摹古趣味十足。

水盂内外通施黄釉,暗刻海水云龙纹,底部“光绪年制”四字刻款,样子十分隽秀可爱。内外黄釉瓷器属最高级别,应为皇上御用。品相完美、价值可期。

此件水盂来源于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英国铁路基金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艺术品投资机构。自年开始投资万英镑购买了多件艺术品,其中约10%是中国古代艺术珍品。至年开始拍卖释出,获得了不低于10倍的投资收益,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艺术品投资行为。其释出的中国艺术品均为精品,也都成了藏家追逐的经典。

清乾隆诗文印盒

6×6cmH3.5cm

来源:原山西省文物店旧藏

说明:拍品诗文印盒取材汉白玉,通体洁白,汉白玉也用于雕刻佛像等,西方从古希腊时代就用白色的大理石作为人像雕刻材料从中国古代起,就用这种石料制作宫殿中的石阶和护栏,所谓“玉砌朱栏”,华丽如玉,所以称做汉白玉。此件印盒选用上等的汉白玉打磨而成,通体洁白,盖上阴刻“清风传笔势”,尾落“片月”款。“片月”款多见于唐英所制文房瓷器之上,印盒上所刻诗文与唐英所写行书如出一辙,当为唐英自用之物。

陈师曾篆刻“新会梁启超印”

2.1×2.1×8cm印文:新会梁启超印

3傅抱石篆刻“怀真独远”

2.8×2.6×3.2cm印文:怀真独远

吴昌硕篆刻“思无邪”

3.1×3×2.8cm印文:思无邪

清养性殿藏墨“御制咏墨诗”

D10cm款识:“乾隆年制”、“养性殿藏墨”

说明:此件「御制咏墨诗」墨锭呈圆形,边缘起栏。正面中心阴文描金书「御制咏墨诗」,两边双龙戏珠,布局对称严谨,模印精细。背面以云蝠纹为背景,烘托着中央边框内「养性殿藏墨」与「乾隆年制」款识,蝠纹灵巧,云纹意动,书法工整、方正。从此墨锭纹样的精细程度,内容以及气蕴来看,宫廷气息浓郁,华丽至极,尽显皇家风范,应为皇家御用之墨,墨质精良,墨色选烟精纯,墨香怡人、为乾隆御墨中珍品,保存完整,弥足之珍贵。

御墨即皇帝所用的墨。御墨在明清时便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时期宫廷制作了大量的御墨。御墨像许多宫廷里的物品一样大多由宫廷造办处负责制作,也有一些地方官员根据宫廷御墨的款式找制墨名家打造贡品,献予皇帝御用,御墨的材质为上乘墨质,造墨的模子绘图十分精细,墨模题材多样,多以诗书画三位一体,追求诗书画意。

养性殿作为太上皇帝寝宫,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年)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奇特。内辟西暖阁墨云室,此室因毕沅进呈的一方雕刻云纹的古墨得名。

清御制耕织图墨(一套)

10.5×3.5cm×17×2.5cm×46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黄金可得,佳墨难求,拍品全套墨共四十七锭,皆为长方形,除一锭稍大,第一锭墨一面漱金折带纹为边框,中央直书阴文填金楷字“御制耕织图诗”,另一面为描金银龙纹。剩余的四十六锭样式相似,正面为《耕织图》,背面为康熙帝为《耕织图》所写的御制诗,图案主要反映了浸种、耕作、布秧、初秧等图景,表现了耕作的一套工作流程。此套墨,墨模精致,墨质细腻,墨理坚莹,威龙腾跃,栩栩如生,为清代御制集锦墨的翘楚。

《耕织图》是康熙帝于年命御用画师焦秉贞所绘,并由康熙帝亲自撰序,逐图题诗,意在教化百姓、鼓励农桑,恢复因清初长期战乱导致停滞的农业生产。被赋予了这样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康熙帝特别重视《耕织图》,而肩负了重任的焦秉贞也不负期望,以极为生动细腻的笔法再现了农桑中每个重要的环节,兼之融合了西方透视的技法,以及精湛古雅的设色,实为难得一见的佳作。《耕织图》完成后,康熙帝命内府镂版印行,由朱圭、梅裕风刻版,康熙五十一年,终于全部刻板制作完成。制作于康熙甲午年(即公元年,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六十岁时)的《耕织图诗》套墨则是以此《耕织图》与御制诗为蓝本,选取图中最生动、最紧要的部分,制作雕刻长方的墨模,将其表现于墨上,将平面的图画呈现为具有立体感的「雕刻式」墨锭图案,同时保留了画作线条精细、转折柔和、刻画生动、不同物象质感鲜明的特点,在艺术形式的转化上可谓成功。也因《耕织图》意义重大,画面精彩,自此成为清宫御墨的重要题材之一。

清代吴振棫《养吉斋丛录》有载:「供御之文房四事,别类、称名不可胜纪……圣祖朝收藏者,墨上刻绘标志曰‘端凝鉴赏’、曰‘内殿轻煤’、曰‘渊鉴斋模古墨清赏’、曰‘订正古文墨’、曰‘评选古文墨’、日‘佩文斋藏墨’……曰‘《耕织图》御诗墨’。」由此可见《耕织图》御墨之影响深远,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的耕织技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清中期墨漆描金龙凤纹插屏式多宝格

94×70×48cm

清中期沉香雕松石笔筒

连座高:13cm重:68.4克原配紫檀座

清黄花梨书箱

62.5×37×65cm

清中期黄花梨文房箱

26×17×18cm

说明:拍品黄花梨为主材,设计精巧,制作精良。盒呈长方形,棱角分明,线条遒劲,各面板光素无纹,展现出黄花梨的美丽纹理,提梁处与站牙处雕刻云头纹及螭龙纹为饰。该提盒从正面开启闭合。盖板抽取,立现几个尺寸不一的小屉,错落有致,精致典雅,是件不可多得的文房用具。

清黄花梨案上顶箱柜

38×20×62cm×2

清“飞来峰”灵璧石

H:50cm

说明:灵璧石,石质黝润坚密,击之清越如磬,为老坑磬石。形态为典型的清代中期之后所流行的书斋赏石之形,一侧有峰突起,环顾垂首与一侧相呼应,石表褶皱嶙峋,如力之张伸。下配晚清苏式红木几架式高脚底座,瘿瘤支垫,下接束腰,三弯腿带管脚枨,相得益彰。

清“佑灵峰”灵璧石

H:68cm

说明:灵璧石系我国古代传统赏石之一,产于安徽灵璧县磬石山北麓。因石体造型多变,神韵天然,体表肌理褶皱丰富多变,故多为古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此石表面凹凸,布满褶皱,通体表面裹有厚重包浆,呈相苍老古拙。

清张廷济款“凤秀丹丛”太湖石

L:cm

道光壬辰张廷济书款识:“廷济”

说明:古典园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文人的参与,对山石林泉的营造与绘画在本源上是一致的,文士追慕清雅隐逸的生活但又无法脱离城市的环境,只能将林泉之志融入园林、书斋之中。

此太湖石呈横状,如波浪涟漪,由左至右坡壑明显。因受水流激啮而多孔洞,清润灵动,得天划神镂之巧,嵌空玲珑之致。有向内合围之势。石表苍润嶙峋,皴皱斑驳,宛如象皮。质地坚密,敲击有铿锵之声。通体青色,凸隆处久经摩挲赏玩,包浆浓郁润泽,石色也由青灰向黝黑过渡。石背面自然平整,断如陡崖,上有题刻,铭曰“凤秀丹丛”。宣和宝石真渊薮,万状卿云照灵囿。当时几凿太湖空,赢得网船枯九有。丹山风秀徽所谱,袅袅金书瘦于柳。周郎携自河阳城,夜壑虽深纵豪取。一峰突兀玉潺颜,曾在红云顾盼间。先荣后悴物常理,我今感汝为长叹。揭来伴余茅屋底,憔悴秋娘归故里。清灯摇摇光满几,炉烟作云研涵水。老虬蟠屈似求伸,隐隐犹能鳞甲起。此时对君心境闲,人为物迁今坦然。掩书瞑坐清思远,梦远华阳松桂寒。我思象江老守尤酷嗜,不惜千金辇至来长安。

清“松风冷”太湖石

H:cm

说明:太湖石久享“千古名石”之盛名,造型千姿百态,自然天成,向来是是迭置假山,建造园林,点缀文人生活的最佳选择。此件太湖石高两百三十五公分,造型浑穆古朴、凝重深沈,但不乏神韵清透,端庄大气。搭配的清代红木雕花木托,精致工整,通体素工,起足较高,与于太湖石行程强烈间繁对比。拍品整齐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是赏石中难得的上品,极具收藏和观赏价值。

清谷口郑簠款“听风吟”栖霞石配石座

H:cm

说明:赏石分园林赏石和文房赏石。赏石经过魏晋之风的启迪,又受唐诗和禅境的深化,既可“以小观大”又能托情寄闲,广受历代文人喜爱。此石为江苏栖霞石,立于雕花青石须弥座之上,高约七尺有余,石色青黑,有多处孔洞,岩脉层叠排布,如青铜玄铁表面的斑斑锈痕。竖立上端宽平,向下渐收,有弧弯,有凹凸起伏,有欲披荆斩棘之势。当微风掠过,闭目微听,耳畔却是丝丝缠鸣,更显林泉之意。谷口郑簠款“听风吟”

郑簠(~)清代书法家。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间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雅好文艺,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

3清红太湖石配汉白玉须弥座

H:cm

说明: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由此可知玲珑的太湖石难能可贵,自古被众人所青睐,况是红太湖石,瘦皱之中,带有肉透之美。“玲珑剔透求神似,妙在观者遐意中”。拍品玲珑之象典雅别致,而富有神韵,给人精神上得到艺术享受。底座为明式汉白玉白石赏石座,造型端庄,自然洒脱,不受拘泥,线条柔美呈现优雅情韵。

清翟大坤款”瑞云“太湖石配须弥座

H:cm

说明:此石为太湖石中之精品,体型硕大,竖近四尺余,宽三尺,多面可视,玲珑生巧。形如云卷,灵飞若动,曲折盘绕,如伏若踞。引李渔《闲情偶记。居室部》之说:“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依,所谓瘦也。

此石之贵,乃其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奇中之正也。观石之相雍雍穆穆,宜独占高拱,毋与他石并置一处也。

铭文:瑞云九华烟霞,五老冰雪,缥缈飞来,幻形嵲嶻,光吞玄圃,气掩赤城,移镇丘壑,式耀轩楹。既来仙灵,亦集真侣,绛彩朝餐,紫英夕茹,山人久视,居士长生,俯仰一室,逍遥太清。嘉庆戊午翟大坤款识:归研草堂

翟大坤(?-)清代画家。字子垕,号雪屏,后病耳,又自号无闻子,本籍浙江嘉兴,寄居吴门(今江苏苏州)。性萧散好书、画,书学十七帖、孙过庭。山水兼宗宋、元,下笔深秀,奄有诸家之长。任意挥洒,皆成妙构。于倪、沈尤合度。写生亦得沈周、陈淳遗意。间作墨竹巨幅,亦绝妙。其沙村访友图最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