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甓无言犹有道,千年文脉可绵延陈介祺

2023/6/14 来源:不详

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523346.html

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晚年号海滨病史,山东潍县人,清代著名收藏家及金石学家。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系清朝吏部尚书陈官俊(嘉庆年间进士)之子,为清朝广东布政使李璋煜(嘉庆年间进士)之婿,其叔父为道光间举人陈官侨。

年少在京求学时即「以诗文名都下」,后居京任职时常搜藏典籍,于经史、训诂等诸学无不精善,尤善金石文字。常与乾嘉学者阮元请教,并与王筠、郭麟、吴式芬、潘祖荫、吴大澂等人相交甚欢,庋藏金石更善墨拓,曾藏毛公鼎等诸多重器。著有《封泥考略》、《十钟山房印举》、《簠斋吉金录》、《簠斋藏古目》、《簠斋藏镜全目钞本》、《簠斋藏古册目并题记》等。

道光十九年()陈介祺因得「曾伯簠」,故称宝簠斋并以「簠斋」为号,因藏有商周古钟11件,故又称「十钟山房」。于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研究颇深,故《清史稿》中赞誉其为「所藏钟彝金石为近代之冠」。

簠斋所藏古器物,均付之精拓,或题跋,或制册,常与友人探究。唯有毛公鼎深锁密藏绝不外示,仅于宅内秘拓,故此拓本流传极为稀见,抗战时期为免于战火,此鼎曾藏之土内,于年入藏台北故宫。

所藏齐鲁古陶颇丰,故自号「齐东陶父」,凡前人无收藏著录的,便独予重视,著有《簠斋论陶》、《簠斋藏陶》等,并有《簋斋传古别录》一书讲授传拓技法。

另有中国流失海外的著名刻石之一《曹望憘造像》原石,于清光绪间在山东发现后便归陈介祺所藏,后于年被转售与法国巴黎博物馆,现藏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

簠斋藏有三代及秦汉印余方,欲搜集一万方古印,辑录于《十钟山房印举》,故称其楼为「万印楼」。而陈氏逝世后,其自用印及所藏古印大多转入故宫博物院,总达千方之巨,年其后人又将陈介祺自用印70余方全数捐赠。

陈介祺离京后潜心于藏古、鉴古、释古、传古的事业中,曾在万印楼自书楹联一幅:「陶文齐鲁四千种,印篆周秦一万方」,因此金石学界誉其「南有西泠,北有万印」。万印楼曾储藏过商周青铜器件,秦汉铜器98件、秦汉刻石件、古文字砖件,以及铜镜件、陶器63件、陶文片、封泥方、历代古钱、古籍书画等器物达万余件。所藏门类齐全,无所不收,无所不富,无所不精。

其所藏之物卷帙浩繁,时至今日仍有其相关藏品辑录出版,如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刊行《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丛书,簠斋藏器传衍至今,实属珍稀!

*LOT—为陈介祺后人提供

LOT

陈介祺书法清写本

1纸纸本镜心

×48cm

钤印:簠斋先秦文字、簠斋、齐东陶父、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

识文:孤负梅花过一冬,倚栏斜日照青松。白云郄在题诗处,数到峰峦第几重。官河新柳雪泥融,诗在池塘草梦中。日映满窗松竹影,吹来花信几番风。十日春寒不出门,数家临水自成村。晚来一阵东风雨,洗净千峰见绿痕。清明已过谷雨前,更逢晴日柳含烟。……天涯落日澹孤村,山外斜阳不到门。一夜冷香清入梦,月楼谁伴咏黄昏。白云明月是前身,对月题诗有几人。雪即是清清是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柴门虽设日常关,酒醒开门雪满山。苏子作诗如见画。别有天地非人间。乙未客襄阳日长间坐无聊,以四时集自四十首。稍破岑寂,簠斋陈介祺。

LOT

陈介祺信札、陈氏藏拓四种

清写本、拓本

册页装、线装纸本

钤印:

1.陈介祺:齐鲁三代陶器文字、□簠藏古金货

2.陈厚滋:九兰、厚滋、德树、遂盦续古

3.陈兰阶:陈海光、海光之印、海光长乐

4.青镫红豆之轩、陈孝禄、陈农金石书画、镇武阁

图:毛公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毛公鼎被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古董商闻名争购,遭到知县组阻拦后运抵县府,张燕昌之子张石瓠曾巧见此鼎,后辗转落入古董商苏亿年之手。咸丰二年,陈介祺花费千两白银又从苏亿年购得,此鼎深藏于密室,鲜为人知。陈介祺病故后,年其后人出售此鼎,归两江总督端方所有,民国期间端方后人因家道中落再次出售,毛公鼎辗转至叶恭绰手中,存入大陆银行。年抗日战争爆发,毛公鼎险些落入日军之手,在叶公超拼死保护下运至香港,后因生活困顿,钜贾陈永仁出资购买,毛公鼎才不至于流浪他乡。年陈永仁将毛公鼎捐献政府,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陈列于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成为永不更换的展品。

LOT

毛公鼎铭文及全形拓本

清拓本

3纸纸本镜心

.5×82.5cm

提要:毛公鼎,西周晚期器,道光末年陕西岐山县出土。经陈介祺、端方、叶恭绰、陈咏仁递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是拓毛公鼎铭文拓本呈二纸分拓,铭文排列,弧形顺读,铭文的拓制手法为陈氏改进之最佳状态,且铭文为软片,可观察当时陈氏之拓法。此拓全形与年嘉德秋拍「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成交价11,,元)」一致,为陈介祺监拓所为。年中国美术馆「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展品「初拓毛公鼎全形拓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亦与此全形一致,皆为陈介祺监拓本。此类型拓本国图、上图仅见数纸。可参考《吉金留影-青铜器全形摹拓捃存》P12「陈介祺藏毛公鼎全形拓西泠印社藏」。

LOT

邵章藏陈介祺拓《曹望憘造像记》

1轴纸本立轴

×69cm

钤印:邵章、齐东陶父、古瓦量斋、海滨病史

题跋:潍县陈氏簠斋所藏魏曹望憘造像精拓本,戊午岁首任和邵章伯同志于六通。

提要:曹望憘造像记,北魏正光六年()刻,佛像下方座前左右三面为车马人物浮雕画像,镌刻极精,后侧刻题记。清末出土,曾归陈介祺。民国初由上海来远公司售予法国巴黎博物馆,故原石拓本较罕见。

此拓邵章旧藏,是为陈氏手拓精品,上拓造像三面,下抚记铭,鱼子纹斑驳可见。人物脸部用蝉翼拓法,其他皆以亮墨精拓之。捶拓严谨,墨色研雅,颇为别致传神。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相较,细微处皆吻合,为原拓无疑,珍本难得。

藏家简介:邵章(-),字伯炯、伯絅,一作伯褧,号倬盦、倬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现代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邵懿辰长孙,清光绪二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杭州府学堂、湖北法政学堂及东三省法政学堂监督,奉天提学使,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北京政府评政院评事兼庭长、院长等职。富收藏,精研碑帖,工书法,擅长行楷书、榜书、行草。

LOT

陈介祺藏雁足镫等汉器全角四条屏

4纸纸本镜心

×33cm×4

钤印:万印楼、齐东陶父、簠斋、海滨病史、十钟主人、半生林下田间

提要:拍品内收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收藏家、鉴赏家陈介祺所藏西汉雁足镫、汉阳泉使者熏炉、渔阳郡孝文庙铜甗鍑、汉鍪全形拓四种,上拓铭文,下附全角,浓淡墨相间,拓工极精。镶绫边旧裱,每轴左下角均钤有陈氏鉴藏印。

LOT

陈介祺藏秦瓦量拓本

1函1册51页绵连纸

25.8×18.5cm

钤印:秦瓦量斋瓦量、季木心爱物

提要:

罗振玉《唐风楼金石文字跋尾》云:「秦瓦量乃潍县陈氏所藏,以前金石家所未见。文字精绝,每行二字,每四字作一阳文范,合十范而成全文,每范四周必见方廓。观此,知古代刻字之术,发明甚早。」是册内收秦瓦量拓片51种,其中50种钤「秦瓦量斋瓦量」白文方印,绵连纸精拓,罗文纸装贴成册,保存完好。周季木旧藏。秦瓦量存世少见,陈介祺曾得卅三种精拓传世,人争宝之。原物由其后人售于日人。

藏家简介:周进(-),字季木,室名居贞草堂,安徽至德(今东至县)人。周叔弢之弟。著有收藏家,考古学社社员。著有《季木藏印》、《居贞草堂汉石影》等。

LOT

潍县金石志八卷

清(吴江)郭麐撰

民国潍县丁锡田小书巢写本

1函8册竹纸线装

28×17.7cm

提要:是书未经刊刻出版,仅赖此写本流传,《潍县志稿》的金石部分即以此为底本编纂而成。此书由著名金石学者郭麟于同治十年在陈介祺等人的帮助下所作,并于同年九月在全书的总目录之后写下编辑记。前有潘祖荫序言,后有王懿荣、周锡晋之跋文,陈介祺的校勘记以及郭麐上督学汪公书。此书不仅得到陈介祺这样的著名金石学家的无私帮助,而且还得到潍县当时地方名流学者如柯凤孙,王懿荣的诸种帮助。此可看出潍上金石之学的兴旺发达,亦可看到地方学者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此书未曾刊刻,拍场所见仅此写本一件。全书缮写精审。如卷末郭麐所言:此书共计三百八页八万一千三百八十四字,誊写着实不易。此民国间小书巢抄本,小书巢为潍县丁锡田斋号,丁锡田先生一生致力于搜集地方志,曾出版小书巢丛刊,此书当即为其家藏钞本,惜未及出版,有心者将来当续其未竟之事业。

LOT

《十钟山房印举》、《簠斋藏古录》等四种

清(潍县)陈介祺撰

清末民国印本

26册白纸线装

钤印:吴曼公、北山楼文房、吴

题跋:辛未嘉平月簠斋先生元孙君善持赠,时同客古都集灵囿,曼公识。

藏者简介:吴曼公,字观海,江苏武进人,民国间任故宫博物院顾问、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纂课主任等职。

LOT

说文古籀补十四卷

清(吴县)吴大澂辑

清光绪七年()吴大澂写刻本

1函2册白纸线装

26.8×15.5cm

著录:《藏园订补郘亭书目》P,中华书局,9年。

提要:此据吴大澂手书上版,雕印具佳,作者吴大瀓,号恒轩,同治七年进士,累官广东、湖南巡抚。家藏古器物甚多,著有《斋集古录》、《恒轩吉金录》。本书以集录我国秦代以前古钟鼎彝器所见文字为主体,兼收石鼓文、古币、古陶器文,依《说文解字》体例始一终亥部首次第编排,所录之字多为《说文》所未收,其疑字与不可识者列入《附录》。光绪七年初刻本收三千五百余字,光绪二十一年在湖南重刻,又增一千二百余字。所编文字皆据墨拓原本摹写上板,其未见者概不采录,足见著者极为矜慎,以免失真。同一字见于不同器物者,笔画小有不同亦一一录出,均注明器名,每字下并略加训释。被誉为「自宋代治彝器款识之学以来未有之作」,为考证大篆类书之开端。

LOT

陈介祺用印

清制

5方

尺寸不一

印文:齐东陶父(白)、齐东司马(朱)、簠斋(朱)、簠斋(白)、簠斋(朱)

陈介祺精鉴书画,富藏金石碑帖,且经从其门散出的拓本或钤本按类别不同又都钤有各种印章,故而其所置用的印章数量远远超过一般的文人和鉴藏家。据山东省博物馆藏的《万印楼自用印拓本》和《簠斋研究》等相关资料可知陈氏自用印已有百余方。

陈介祺自用印,颇为讲究,符合其古雅的审美主旨。这批印乃是陈氏生平用印的精华所在。陈介祺为陶文发现、鉴定、考释之第一人。古器物收藏家向以鼎彝为重,未闻有以古陶器置诸业架者也。考陶器古于金器,陶文早于金文。委弃瓦砾间之陶器文字,则从未引人注目。簠斋收藏金石之富,早已闻名海内,而晚年得陶器文字,诧为继金文、货布文、古玺文后,古文字之最重要资料也。欣喜万分,自号曰「齐东陶父」,足可见其意趣。

清同治年间,陈介祺得到了出土于即墨古县的一件古陶残片,上有文字通过考证,鉴定为三代(夏商周)古陶文。自此陈介祺共收集陶文残片件,并拓印纸,编成《簠斋藏陶》、《陶文释存》等文稿。并制印多钤于瓦器拓片之上,以示对这些载有文字信息的「簠斋」印的珍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