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中医名家,对青羊区一往情深

2022/8/17 来源:不详

这几年,逛旧书摊经常相遇到一些“小众”的旧书。偶然淘到原成都中医学院教授、有“国医”之称的王渭川老先生的一册旧体诗集《入蜀行吟》。王渭川(-),号鲁同,江苏丹徒人,三岁丧父,六岁随祖父读《四书》《内经》等经典著作,奠定了古文、医学基础。18岁拜名医为师,22岁独自在芜湖开业行诊。抗战后入蜀,先后在麻城、汉口、万县设诊。后在医疗部门工作,年调成都中医学院,讲授中医学知识。医院任妇科主任医师。他不仅医学精道,也雅好诗词。

有“万能博士”之称的张圣裝先生称渭川先生为“国医”,并以“国医”为题相赠:“国医百代几豪雄,七患根除三术宏。西南烟峦联北斗,南国松竹舞东风。韦弦缓急垂宇宙,纵横潇洒泻长虹。”可谓写出了一位医者的技术和高尚品德。在诗集也有两位文化老人的诗词唱和。

渭川先生的儿子王济鲁在《我的父亲》里说:“父亲一生好学,在他的案头堆放着厚厚的各类书籍经常更新,学院图书馆,省市图书馆都是他常去的地方。淘书也是他的一个爱好,当时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旁,有一间店堂不大的古旧书店,父亲常常在这堆积如山的旧书堆里,仔细地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籍,时间长了,和那里的店员也熟络了,根据父亲的需要,或帮忙寻找,或新进书时,有这类书就留下等父亲来选择。在这里,父亲买到了不少价格低廉,但自己喜爱的、有价值的好书。”

王济鲁还回忆起父亲去门诊上班的事:“记得医院附院上门诊时,从家到附院有较长的一段机耕道,约半小时行程,每天父亲一大早就出门,一边呼吸着清晨清新的空气,一边吟诵着古人诗赋,医院。”

多年以后,谢可庆回忆说,中医学院有批老人,他们个个国学功底雄厚,雅好诗词,善书能文。每到节假日,或到青羊宫、或去“邹鲢鱼”,或往王建墓,或至杜甫草堂,总之是在学校附近环境清幽之处,聚集在一起,或共赏美景,或品茗聊天,或饮酒赋诗,或挥毫泼墨,兴来则聚,兴尽则散,这原本是不定期的高士集会,风雅之至。却不想竟被诬为“三家村”开“黑会”。这是那个特殊年代才有的故事。据介绍,这群老人包括黄念田、吴棹仙、宋鹭冰、刘耀三、冉品珍、王渭川、文琢之等。

按道理说,既然这群文化老人经常雅集,势必留下酬唱之作。但因历史原因却并没有留下相关作品,这实在是遗憾的事。

既然渭川先生居住在青羊,就少不得在诗词里留下青羊的剪影。其中最多的还是写杜甫草堂。比如年的人日这一天游草堂,“瑟瑟春寒薄薄风,无端身入翠微中。胜游何事成凄绝,惆怅沧江一卧翁。”这是动荡年代,故而感叹事实不易。而这一年的大雪节气时他也游逛草堂,留下诗两首:

其一,菊梅同开银海内,百花正放草堂中。我来了生平愿,瞻得沧江一卧翁。其二,万紫千红艳海棠,娇枝一夕鹭鸶装。青娥纵耐霜前冷,不及梅花雪后香。

在年,他为卓启墀书扇面,写诗《草堂观梅》:“千载草堂映碧畦,绿杨高与白云齐。寺中日午春如海,池上风微浪作梯。墨醉淡烟松柏里,诗从梅竹影边题。更当稼穑芙蓉外,四野莺声月下犁。”

第二年,在游逛草堂之后,渭川先生又赋诗两首:其一,此来雅集负衔巵,底事梅兰领略迟。柳暗江城溪水碧,花明古寺合题诗。烟云漠北成虚幻,四海洪涛际会时。岂独名园春似锦,东风万里垂柳丝。其二,胜日寻访影不单,草堂再唱杜公坛。千年旧宇成新貌,百卷遗篇阅夜阑。灯火满村棋子局,绿杨深处过流丹。落霞共与春风暖,何用陈醅却嫩寒。

年的春天,渭川先生写了《草堂涂壁用题旧照》:红梅映雪更精神,万紫千红滟滪村。犹有江南垂暮客,草堂壁上乱涂痕。

夏末的时节,秋日渐渐来临,王渭川与朋友到草堂,恰好是遇残荷听雨,亦引起诗人的感慨:“秋山秋气尽,黄叶伴题诗。垂暮江南客,残荷听雨时。”

如今,渭川先生已去世31年,唯有一卷《入蜀行吟》两百多首诗词记录了其在生活中的吟唱。这些作品多是特殊年代的产物,与今天流行的“老干体”是大不相同的。因为在他们的诗词里完全可以感受到时代气象,以及历史的刻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