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拾珠中华文化中的万紫千红
2022/5/19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李白《落日忆山中》
阳春三月,一切都显现出遒劲的生命力来,身处于校园的我们,也抵挡不住春天的热情:校园的每一处都有她的脚印,新抽出的嫩芽装点着经历了一个寒冬摧残的树木,无数的花朵也争相齐放。粉的,白的,紫的……在我们的眼中充斥叫嚣着。
千百年来,美丽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春天被世人所称道,涌现出来千千万万的优美作品,春天带来了数不尽的万紫千红,花卉从古至今也被津津乐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中华文化中的万紫千红。因为大地孕育的美丽繁不胜繁,小文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四季之代表名花,其它的大家有兴趣还可以上网搜搜哦。
壹·春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
提起春天,相信大家脑海之中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而春天的花朵也是最为多。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大概就是桃花了。
桃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见题材。此外,桃花还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桃花花语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
桃文化
桃树整体上分为果桃与花桃两类,在《礼记》中,桃与李、梅、杏、枣一同被列为了祭祀神仙的五果,而生活中常见的碧桃、寿星桃等都是典型的观赏类桃木,花型多为复瓣和重瓣,品种繁多,单是碧桃就又分为白碧桃、红碧桃(即绛桃)、粉碧桃、花碧桃和洋碧桃等。秦观曾作一首《虞美人》来盛赞碧桃,称“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作为桃树的故乡,中国栽培桃树的历史悠久。诗经的《国风·魏风·园有桃》中有“园有桃,其实之肴”之说;《大雅·抑》中也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便是“投桃报李”的由来。汉代上林苑的无数名果异树中就有十余种桃,正如唐代李峤在诗《桃》中写道,“还欣上林苑,千岁奉君王”。至唐宋年间,各地植桃更为普遍,例如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便在庭院中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树,更写下了“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城”的诗句。
桃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曾被制成桃花糕、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具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等药用价值。汉朝末年的《名医别录》记载着桃花“味苦、平、主除水气、利大小便,下三虫”。古人对其美容价值的认识很是久远,古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就提到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的功效,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记载着“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唐末至五代初期时的农书《四时纂要》中提到:“是月三日,取桃花片收之,至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涂面及身,光白如玉。”
“
正因桃花的药用价值极佳,古时人们喜用鲜花入酒,制成佳酿,形成了“吃桃花酒”这一历史悠久的习俗。关于桃花酿的典籍记载甚多,例如《千金要方》提及了两种酿制桃花酒的方法,一是“以酒渍桃花服之,好颜色,治百病”;二是“三月三日收桃花,取一斗一升,井华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炊之,一时酿熟,去糟,酒服一升,日三服”,称其可治腰脊苦痛。又如明代《普济方》和清代《寿世秘典》等都有称“采桃花浸酒饮之,除百病,益颜色”。
古时候,也不乏有文人墨客将对桃花酒的情怀注入到诗词之中。唐贞元年间羊士谔就曾作诗云:“萋萋麦陇杏花风,好是行春野望中。日暮不辞停五马,鸳鸯飞去绿江空。忘怀不使海鸥疑,水映桃花酒满卮。亭上一声歌白苎,野人归棹亦行迟。”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的《四景宫词》写道:“露下金盘湿星斗,池上乌啼千尺柳。秋题未写桐叶笺,春妆尚带桃花酒。
历代诗词中有着无数题咏桃花的佳作。王维在《辋川别业》中吟:“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赞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苏轼的《送别诗》里描写:“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李弥逊的《诉衷情》则咏叹:“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古人不仅喜爱在诗词歌赋中描摹桃花的自然物形象,还常常通过它来抒情表意,于是,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了起来,渐渐成为了别具一格的文学意象,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蕴。其中最常被说到的意象之一,便是“春”的象征,因而,其被作为春之代表也是无可厚非。
貮·夏
-映日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天光炎炎,似乎许许多多的花朵都偃旗息鼓了,在烈日的烤炙之下没了声响,荷花却在此时亭亭玉立。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中国早在周朝就有荷花的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荷文化
中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绵延五千年的绘画、装饰文化长河中,都飘逸着永远的荷莲清香。
中国是诗国,咏荷诗篇之多,也许世界无出其右。早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之句。早在春秋时,就有饰以荷纹的青铜器,与龙、螭等一起构成庄严华贵的纹饰,流风至今,家具、房屋、衣服等也常用荷装饰。
中国古代青花瓷喜用折枝莲图案,这已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瓷饰。其他如玉雕、刺绣、漆雕、木雕、灯彩、景泰蓝等工艺美术,以荷花为创作题材,更是不可胜数。
佛教中以莲花为圣花,不少经书都提到莲花的圣洁,有一部重要经籍就叫《妙法莲华经》(华即花)。中国佛教徒对莲也情有独钟,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僧衣叫“莲服”,双手合十称“莲花合掌”,佛座叫“莲座”。
由于荷花还兼有食用和药用的功效,在中国,这两种荷文化也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荷叶,厨师们常用来包鸡块、鱼块或肉,经烹制,这些食物就会有一种荷叶的清香,如荷叶粉蒸肉、常熟叫化鸡等,均是中国名菜。在中医看来,藕节、莲子、荷叶、荷梗、荷花蕊、莲子心、莲蓬、莲子落在塘泥中形成的石莲子、藕汁等均可入药,直到今天,临床上仍在使用。
叁·秋
-东篱秋菊-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陶渊明《饮酒·其七》
菊花,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占据了很大地位,菊花被赋予的文化涵义悠久而深远。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与梅、兰、竹合称花中四君子。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说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菊文化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古人赋予菊花“君子”的美称,它也是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梅、兰、竹、菊所蕴含的文化意象是:梅花傲雪争春、不染世坐;兰花馨雅性灵、超凡脱俗;青竹中正刚健、独守气节;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当之无愧。在民俗文化中,菊花具有吉祥、健康和长寿的意义。
菊花不如牡丹的富丽,也缺少兰花的名贵,但因其风姿秀美,不争媚颜色,素雅坚贞,不畏秋寒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的傲霜气质,而成为世人赞美的对象。
正是由于菊花富含诸多的文化内涵,因此常为中国古今文人墨客所钟情,东晋陶渊明的融情、景、理、趣于一体的千古佳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亲历田园之乐的陶然情态,感受那浑然天成的美好境界。
唐代诗人人元稹的《菊花》、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菊花》、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菊》、郑思肖的《寒菊》成了人格的写照。
菊花所特有的物理性,逐渐被人们从文化领域不断地引申过渡到人的精神品格中,菊花的文化含义其实就是一种历史文化心理的漫长积淀。有唐一代是咏菊文学的发展壮大时期,而宋王朝则是咏菊文学的巅峰时期。菊时可以写一种高雅脱俗、隐逸退让的君子品节,菊诗还反映出一种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尚健精神。
菊花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其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肆·冬
-墙角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也是文人的咏叹对象。
梅原产中国南方,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竹、菊并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激励人立志奋发。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文化
梅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已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成语和姓氏人名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梅花文化。
中国植梅至少有年的历史,早先人们用梅子调味,相当于今天的醋。古老的《书经》即有记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诗经.召南》里有这样一首:“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去吉兮!……”这是一首女子借梅子表示爱情的诗歌。
年,河南安阳出土一颗距今年的梅核。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有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就已盛行。但那时梅子主要作为食用和馈赠、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咏梅之风口盛,“梅始以花闻天下”《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
晋代陆凯从荆州托邮驿转赠一支早春梅花给他在长安的挚友范哗并附一首五言绝句:“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蹭一枝春。”以梅花传递友情,从此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渐多。《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唐朝时杭州孤山的梅花就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名臣宋环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作《梅花赋》,有“相彼百花,谁敢争春?莺语云涩,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令天下,贵不移于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杜甫有《江梅》诗,李白有《送友人游梅湖》,柳宗元有《早梅》,韩愈、李商隐、杜牧等诗人均有咏梅诗。
宋朝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被称为传世杰作。另外,苏轼、陆游等皆有咏梅诗。
关于梅花的千古佳话莫过于北宋处士林逋的“梅妻鹤子”。林逋隐居杭州,终生不娶,只以植梅放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借《卜算子.咏梅》表现自己虽怀才不遇但却百折不回的节操。词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从隋唐到宋元时期,梅花的栽培达到鼎盛,技艺不断提高,梅花品种日渐增多。除了诗词、歌赋之外,关于梅花的绘画、音乐也纷纷脱颖而出,
宋代关于梅花的书就有很多部,以仲仁的《华光梅谱》和其他几部梅画、梅谱为代表。其中《华光梅谱》是写梅的蓝本,以文为梅立谱最被推崇。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则以图为梅立谱。
中国绘画史上有数不尽的梅花佳作,最著名的梅花作品有:宋徽宗的喜鹊登梅图,无名氏的梅竹禽鸟图,无名氏的百花图,杨无咎的四梅图,赵梦坚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王冕的墨梅图,徐禹功的雪梅图,燕叟的梅花图,颜辉的梅花月光图,马远的夕阳梅花图,马麟的层叠冰绡图,邹复雷的春消息横幅,吴太素的梅花松枝图,陈璐的梅花月光图,沉铨的松梅双鹤图,吴昌硕的梅花图(潘天寿称之为“古艳绝伦”)等。当代石鲁也作雪梅图并题诗“玉龙白雪一天清”,书法钢筋铁骨,表示他虽遭受迫害,但一身清白的心境,最能体现梅花精神。
让我们一起到室外来,感受自然之美,聆听花朵的歌声,在它们的婉转歌声中和古往今来之文人墨客来一场心灵交流吧!
策划
胡美丽
编辑
胡美丽
初审
陈龙万芊雨
终审
袁耀林
-文学院分团委宣传调研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