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王中旭寓兴花木的图像史,关
2022/5/3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寓兴:花木的图像史
王中旭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01年1月
《寓兴:花木的图像史》一书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院王中旭在参与主持、筹备年故宫博物院午门年度大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的基础上的著作,按时代与风格依次将花木画的发展分为:花之容、花之格、花之情、花之瑞四个部分,通过图像与文字,阐述花木画自唐代发展至宋代,再至元明清的发展历程,包含了石刻线描、壁画、卷轴画诸多形式。同时,作者以“寓兴”为题,指出古代画家往往在所画花木上寄寓、投射以人的情感、品格。书稿环环紧扣主题,使得每一时代画家对花木寄托的感情、品格得以体现,展现了一幅花木画发展的图像史。作者简介王中旭,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曾获年度“敦煌奖学金”一等奖,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宗教美术史和明代绘画,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阴嘉政窟——敦煌吐蕃时期的家窟艺术与望族信仰》《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明清寺观壁画》。年负责筹备“降龙伏虎尽神通——故宫博物院藏罗汉画特展”,年负责筹备“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年负责筹备“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
目录
序花之容:从应物象形到富贵写生唐以前文学、绘画中的花木形象
唐代花木画之独立
黄徐体异与北宋宫廷花木画
南宋宫廷花木小品
花之格:墨画君子与文人趣味宋代君子题材墨画的兴起
文人趣味影响下宋元传统题材花木画之变革
元代君子题材墨画
花之情:书斋闲赏与卧游观物文人趣味渗透下的明前期宫廷、浙派花木画
明前期君子题材墨画
明中期吴门花木画与文人生活
晚明花木画的承袭与新变
花之瑞:富贵吉祥与雅俗趣味清初大写意花木画与遗民情感
恽寿平没骨花与清代宫廷花木画
清中晚期扬州画派、海派花木画与市民趣味
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白蔷薇图页南宋马远
绢本
取蔷薇花之一枝,花有俯、仰、侧等多种视角之呈现,叶以琐碎的细笔勾轮廓,突出了其锯齿状的特点,笔法尽精微生动之能事,体现了南宋院体花木画的典型特点。
马远(生卒年不详),字遥父,南宋光宗、宁宗朝(—14)画院待诏。
层叠冰绡图轴南宋马麟
绢本
绘梅枝自画右斜出,构图简洁精致。开放的花瓣皆呈层叠状,与本幅左宋宁宗皇后杨氏所题的“层叠冰绡”相契合。据《呼桓日记》推测,所画应为绿萼梅。
马麟(生卒年不详),南宋理宗朝(15—)供职画院,马远子。
枇杷山鸟图页南宋林椿
绢本
绘枇杷树之一枝,树叶有朽蠹,绣眼鸟栖息枝头,专心盯着枇杷果上的蚂蚁,形态生动。该图虽无画家款识,但是与《果熟来禽图》页为一套,且笔墨风格相似,故亦应为林椿作。
林椿(生卒年不详),系淳熙年间(—)画院待诏,师法赵昌,擅长敷色。
蛱蝶图卷北宋赵昌(传)
纸本
图绘秋季汀渚上芦草、菊花、红叶、荆棘、水草等,花木以清淡墨笔勾勒轮廓,淡设色,蛱蝶、螽斯晕染精细。无作者款印,尾纸董其昌跋认为是赵昌作,但是与赵昌秾丽设色的风格不符,而与徐熙的画法相合,应是徐熙传派的作品。
百花图卷南宋佚名
纸本
以水墨按冬、春、夏、秋的时序绘梅花、山茶、牡丹等约六十种花卉,并穿插有禽鸟虫鱼等,造型严谨,体现了院体画风的影响,但同时以水墨代设色,融入了清雅简淡的文人趣味。
雍正帝观花行乐图轴清佚名
绢本
图绘春暖花开时节雍正帝、少年弘历与侍卫大臣们于圆明园牡丹台赏花的情景。画中牡丹五彩缤纷,远景处的广玉兰与海棠盛开。玉兰、海棠与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画面中人物、山石及花木刻画精工细致,设色明丽,体现了皇家气派。
粉彩荷塘图玉壶春瓶清雍正(—5)
瓶外壁通壁绘荷塘图,构图巧妙,形象自然生动,色彩清新雅丽,为康熙粉彩瓷之精品。
粉彩八桃图天球瓶清雍正(—5)
瓶外壁以粉彩描绘桃树图,树上结有八桃,图像表现生动细腻,并有长寿寓意,匠心独运,为雍正粉彩瓷之精品。
剔红漆牡丹纹盘明永乐(—)
盘内及外壁皆黄漆素地雕朱漆双层牡丹,构图复杂,形象生动,漆质红润,刀法娴熟,为永乐剔红漆之精品。
兰花图页明仇英
纸本
绘春兰,花叶轮廓线条细劲流畅,叶以汁绿染,其上的虫蠹伤残处亦刻画细腻。本幅无画家款识,钤仇英印。
仇英(约—),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后移居苏州。工山水、人物,兼善花卉。
牡丹二十四种图卷清钱维城
纸本
以没骨法绘二十四种牡丹名品。花侧皆有小楷标示其品类,有祥云红、庆天香、紫丝桃、茜袍红、鹅儿黄、佛头青、鹿胎红等。
钱维城(—),字宗盤(音“盘”),号稼轩,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十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刑部侍郎等官职。工山水、花卉。
建兰图卷清恽寿平
绢本
此图所绘系澹远堂主人所送之建兰,画家借绘此图表达了对建兰清芬高洁的赞美和愿与建兰为友的情怀。此图构图疏密得当,设色精谨淡雅,浅淡的轮廓线巧妙地融合到设色之中,系恽寿平没骨画法的代表作品之一。
青花缠枝花纹松竹梅图盘明永乐(—)
盘心绘松、竹、梅图。松、竹、梅因寒冬仍然保持常青或绽放,故被誉为“岁寒三友”。
画珐琅竹节式壁瓶清(4—)
贵妃晓妆图页明仇英
绢本
图绘杨贵妃晨起对镜梳妆的情节。庭院中一侍女正浇灌花池中的牡丹,其旁海棠花开,三侍女采摘海棠花插瓶。唐玄宗曾用“岂是妃子醉,海棠睡未足”来形容醉颜残妆的杨贵妃。画面远景柱上有仇英款印。
雍正围屏美人图轴清佚名
绢本
图绘一美人依门框而立,庭院内摆放有杏花、桃花、茶花、月季、兰花等春季盆景及翠竹山石等。此图为十二屏之一,内务府档案称其为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拆下的“美人绢画十二张”。
关于十二屏风画中美人的身份,有学者认为是以雍亲王嫡福晋那拉氏为模特创作出来的美人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雍亲王的妻妾。
银镀金事事如意纹簪清(4—)
此对簪子上有柿子、如意、卍字等图案,镶嵌有红宝石、碧玺等,取“事事如意”“万事如意”的吉祥寓意。
罗汉图轴
明吴彬纸本图绘一罗汉结跏趺坐于白象背上,背景花木之花朵硕大奇丽,带有异域色彩,白象前青铜台上插满鲜花以示供养。因白象为普贤坐骑,故亦有认为此红衣罗汉为普贤者。吴彬(万历年间人),字文中,号枝隐头陀。工佛画、人物、山水,画风奇古。序北宋徽宗朝宫廷编撰的《宣和画谱·花鸟叙论》称: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其中强调一幅好的花鸟画需要具有“寓兴”的特质:绘牡丹、芍药需突出富贵之态,画松竹梅菊要体现幽闲之情,都是将人的情感或品格迁移、投射到花木之上。寓兴这一概念,最早可能与《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兴”有关,指情感的迁移、联想。《诗经》中便运用了赋、比、兴的修辞手法,一般认为赋是指铺陈直叙,比即比喻,兴是指情感、情绪的迁移、联想,又兼具比喻、象征、烘托的含义。朱熹解释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绘画而言,东晋顾恺之也曾提出“迁想妙得”的绘画理论,是说要将画家的情思迁移到所画物象之上,方能妙得。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寓兴,是指在所画物象上寄寓、投射人的情感、品格,既可以是象征、比喻,也可以是情感、情思上的微妙关联。唐佚名牡丹芦雁图壁画,北京海淀八里庄王公淑夫妇墓主室北壁中国土地广袤,花木种类众多,对于什么样的花木能够入画,中国古人是有所选择和侧重的。大体而言,入画的花木通常需要具备两个特质:一是可观赏,二是寓兴。可观赏主要与花木的外形、容貌相关;寓兴则强调花木被寄寓的人的情感、品格,二者互为表里,相互关联。作为同样描述植物的图像,虽然西方静物画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画家的情感,但是远不如寓兴之于中国花木画这样影响广泛而深刻。中国古代花木画更为注重表现其与人情感间的联系,譬如入画之松竹梅菊与文人的日常生活、情感息息相关;即使是偏重于观赏性的牡丹、芍药图像,也多在花容的基础上强调富贵的特质,或者通过诗文、典故等引起观画者情感上的共鸣。对于古人而言,虽然鸾凤孔翠、鸥鹭雁鹜等禽鸟也能寓兴,但是花木明显更具有天然的优势,如诗人更多地是以花木而非禽鸟寓兴,文学史上咏花木诗比比皆是,而咏禽鸟诗则相对稀少。因此,虽然寓兴并非花木画所独有,但是它最能体现花木画的内涵及特质,是理解、研究花木画的一把钥匙。南宋李嵩《秋季花篮图页》故宫博物院藏那么,何为花木及花木画?花之本义有两层:植物的繁殖器官;开花可供观赏的草本、木本植物。中国古代“华”字出现得较早,如大约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字未见于魏晋及之前的文献,系“华”之俗字,明末清初顾炎武举北魏李谐《述身赋》同时出现“花”“华”例,并联系到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45)造新字千余,称“花”字“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此外,“葩”亦为“花”之古字。“花”通常与“卉”“木”等字连用。“花卉”一词至迟在南朝时即已出现,如南朝梁徐勉《诫子崧书》曰:“聚石移果,杂以花卉,以娱休沐,用托性灵。”但中国古代更多使用的是“花木”的概念,如南北朝佚名《魏王花木志》、唐李德裕《平泉花木记》(又名《平泉山居草木记》)、北宋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南宋范成大《桂海花木志》等书皆以花木为名,直到清谢堃还著有《花木小志》。据统计,“花卉”在明清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仍不及“花木”,该词在近现代以来才被更为频繁地使用。笔者认为,花卉应取花和草之意,而不仅仅指开花的草本植物,如清陈邦彦奉敕编《御定历代题画诗类》“花卉”类包括墨梅、水仙、牡丹、紫芝、芭蕉、春草等;花木也应指花和木,而不仅仅是开花的木本植物。相对花卉而言,花木指涉的范围可以更广泛,如北宋李昉等奉敕编纂的诗文总集《文苑英华》“花木”类以开花可供观赏的牡丹、桃、杏、紫薇等为主,同时也包括不开花而被观赏的柳、松、柏、竹、藤等,此外还附有果实、草等;明文震亨《长物志》“花木”卷除包括牡丹、芍药、玉兰、海棠等传统花木外,还包括松、柳、芭蕉、梧桐、竹及瓶花、盆玩等。南宋佚名《海棠蛱蝶图》故宫博物院藏花木画即以花木为主要表现对象之图画。宋元画史文献中经常提到花木或者花竹画的概念,并且多与翎毛组合,如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设“花木翎毛”门;徽宗朝画学分别置“花竹”“鸟兽”科,而在《宣和画谱》中则合为“花鸟”门;元邓椿《画继》有“花竹翎毛”门等。花木画属于花鸟画的一个分支,绘画中花木通常与禽鸟一起出现,但是也有花木单独出现的;或图像中花木是主体,禽鸟仅作为陪衬,尤其墨竹、墨梅、墨兰、蔬果等更是发展成为独立的题材。此外,花木画亦独立于花鸟画之外,发展出折枝花、没骨花、铺殿花、岁朝图等技法、图式。南宋赵孟坚《墨兰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元王冕《墨梅图卷》故宫博物院藏鉴于花木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体现了古人对于植物的认识和观念,以及相对于禽鸟而言,花木在寓兴上更具有优势,故本书选择花木画作为研究对象。笔者试图从寓兴这一观察角度出发,呈现中国古代花木图像演变的历史,阐述其题材、风格、图式之产生及演进,并始终注重将其置于花木文化演变的大土壤中。图书实拍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