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气韵潇洒丨石涛与梅清的笔墨相会
2022/8/22 来源:不详康熙五年(),二十五岁的石涛初至宣城,时宣城有诗画社,招入石涛相与唱和。石涛与梅清也是在此时相识,二人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成为莫逆。石涛早期山水受梅清影响很大,两人共游,妙写黄山,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本次“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也将带来除《番人秋狩》外的另外三件石涛佳作:《行书七言诗》、《松泉高士》、《兰石图》,以及梅清的《泛舟响潭图》。
石涛行书七言诗
立轴水墨纸本91×33cm
著录
1.张大千《大风堂书画录》,年。
2.汪士清著《石涛诗录》,第82页,河北教育出版社,年。
3.朱良志辑注《石涛诗文集》,第页,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说明
“虞琴秘笈”为姚虞琴藏印。姚景瀛(-)字虞琴,号东湖渔隐。能诗,善画,参加“海上题襟馆”活动,晚年为海文史馆首批馆员。著有《珍帚斋诗画稿》。
石涛行书七言诗(局部)
石涛此诗写与友人在真州(今江苏仪征)长夜倾谈的情境,朱良志先生指出创作时间当在年前后。石涛乳名阿长,谱名若极。年四岁时,其父朱亨嘉以反对唐王朱聿键称帝被捕,次年幽死于狱中,从此石涛便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后入佛门,得法于旅庵本月,法名原济,号石涛,为临济宗第三十六世。之后他次第居于宣城广教寺、金陵西天禅寺、扬州净慧寺。年春夏之交至北京,挂笠北京南城慈源寺,年秋末南还,直到年与扬州自建大涤草堂为止,数年间过着行脚僧的生活。今读此诗,其句云“当年任侠五湖游”,即是对其半生漂泊生涯的一种文学化表达,而“老大归来”之句,则隐隐透露出疲于行脚,欲寻一安住之地的向往。
印鉴对比
石涛的书法自成一家,纵横捭阖,极有气势。此书变化自然,气韵潇洒,在结字上取法传统帖学,而参以碑学之雄强,一任大小错落、干湿变化之自然,非有大气魄者不能为也。石涛的艺术思想以“一画”为众有之本,以无法为有法之基,发乎其心,旁通万物之情,所以能超逸独立,不在寻常蹊径之中。这和他特殊的人生遭际不无关系,因为饱经磨难,所以有胸中块垒,发为书画,即有一种不同流俗的面貌。投身佛门、研习禅学的经历则使石涛足以在精神上超越现实生存的困境,禅宗的狂放直截在艺术上即表现为一种独立、雄奇、超脱的风格面貌。
石涛松泉高士
立轴水墨纸本97×59cm
1.韵可题跋。韵可(清),僧,俗性黄,字铁舟,号木石山人,湖北武昌人,住吴县(今江苏苏州)。善鼓琴,工书,书法近苏、米。
2.李渡旧藏。李渡,生卒年不详。建业(今南京)人。约活动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字仙舟,一作僊舟,室名为自墅轩。志好古,工诗、善昼,富收藏。存世有《七十二候印谱》。
石涛松泉高士(韵可题跋)
石涛是一位全能的天才画家,其山水画成就尤其突出。一方面由于他平生足迹遍海内,见过许多名山大川,对于自然的景色有很深刻细致的观察,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另一方面由于他能够将前人的笔墨转化为自家面目,深谙画理,对于绘画艺术有独特的理解。两者结合,目之所见、心之所感,一一达于腕下,不拘一格,体现出惊人的创造力。《松泉高士图》运笔生动灵活,境界清新。在一段坡石上作古松幽篁,一高士柱杖缓缓而行,远处空山流水,气象霭如。
此图妙于用水,在山石茅屋等景物的塑造上,善于用破墨、湿墨之法,即当墨色未干之际,用浓墨点破,由此产生丰富灵活的笔墨美感。其上自题五言诗一首,表现出一种安然闲适的文人情怀,所谓“苍松踞怪石,茅屋安巢住”,与画境帖合无间。其上诗堂有嘉庆年间画僧韵可题跋一段,对此画极为推重,书法亦超脱不群,有苏、米之风。王原祁尝云: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予与石谷皆有所未逮。可见他对于石涛的推重。
石涛兰石图
年作65×36cm
镜心水墨纸本
潘仕成旧藏。潘仕成(-),字德畬、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其海山仙馆,馆中藏书充栋,精善本颇多,也被誉为是“南粤之冠”。
石涛兰石图(局部)
是兰是竹皆是道,乱涂大叶君莫笑。香风满纸忽然来,清湘倾出《西厢》调。——石涛《山水花卉书法册》
除山水外,兰竹也是石涛常绘题材之一。从本作石涛自题可知,《兰石图》作於康熙四十三年(),是友人以宋罗纹纸向其索画所作。此年石涛63岁,已至扬州“大涤草堂”定居。据载,是年间石涛也多有兰竹之作:四月作《墨笔笋竹图》、七月作《松竹兰石图》、十月写《墨竹图》等。此时石涛笔墨也更加趋於沉静老辣,纵肆多变,墨法自然,兰竹运腕而成。《兰石图》画呈新竹一枝,兰花二株,是为“三清”。石涛兰竹自是一绝,画中坡石以湿笔淡墨未干之时,破以焦墨皴笔,上生浓墨新竹一枝,兰花整体以淡墨而出,浓墨勾二主叶,重墨点以花蕊,兰叶瘦劲,笔墨浓淡相间,提按灵活,构图疏朗又相互交映,画面清逸古雅,“运腕虚灵则形能折变”。
石涛兰石图(局部)
《兰石图》以罗纹纸绘成。罗纹纸宋代已有制作。制法是在编纸帘时,将丝线或马尾纹间距缩小,捞纸时丝线纹与竹条纹纵横交错,在纸上印成罗纹。亦可在硬木板上刻成罗纹图案,再砑在纸上。根据石涛传世作品自题,可见其有不少此类友人赠老纸以作画的情况。其中故宫博物院藏《梅花图卷》,作於丙戌(),其中自题:丙戌春得宋罗纹纸一卷,可知《梅花图卷》也是以宋罗纹纸作画,经放大对比两作纸张纹路也是十分相同。
本作曾为潘仕成收藏。潘仕成(-),字德畬、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与伍崇曜、康有为、孔广陶为代表的岭南藏书家,被称为“粤省四家”,是岭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潘仕成主持修建的私人别墅——海山仙馆,馆中藏书充栋,精善本颇多,也被誉为是”南粤之冠”。经潘氏珍藏,亦可知本作之精妙也。
梅清泛舟响潭图
立轴水墨纸本×55cm
出版
1.《艺苑掇英》,第64期,第17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2.《梅清画集》,第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鲍士贞旧藏。“鲍固叔家鉴藏”为鲍士贞鉴藏印。鲍士贞,字固叔,嘉庆间刑部郎中,与李佐贤好友鲍康同属安徽歙县鲍氏一族。
梅清泛舟响潭图(局部)
梅清书画出入宋元,杂煣百家。他力追王蒙、黄公望,删繁就简;粗兼沈周,写生卧游。他与同侪萧云从、弘仁、石涛、戴本孝、龚贤等山水大家相互渗悟,转益多师,写生传神,妙写黄山,出神入化。石涛曾把梅清入归“豪放”一格,曾赞叹梅清:“豪放之如瞿山、雪坪子,皆一代之解人也”。梅清结识石涛,开始潜心黄山。他48岁后七次入山,两次登顶,曾晚年自述:“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梅清与石涛亦师亦友,相与为师。他们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重视写生卧游,澄怀味象,搜尽奇峰打草稿。梅清得地利之便,长期对黄山的追踪写生,寻幽探奇。他入黄山虽晚,但他写黄山最妙;苦心孤诣,终得黄山之“影”。他重视书画融合,天然成趣,开浪漫派印象黄山先河。
梅清《泛舟响潭图》,水墨纸本,纵厘米,横55厘米。为梅清成熟时期佳作,经嘉庆间刑部郎中鲍士贞旧藏。此作工中带写,老笔纷披,墨韵乐然。“远中近”笔墨层次分明,高低参差茂密的杂树,清润间透着股灵动,宽阔无际的水面上,有数人泛舟于响潭间,陡峭幽静的光滑岩石,用淡墨皴染,浓墨点苔,山石清丽而富有凹凸的立体感。图中有促膝谈心的文士,亦有闲步云间的山外高士。两棵苍虬有致的不老松,枝叶繁茂,富有诗意般的雅境。引石涛语曰:
“笔与墨会,是为絪缊,絪缊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缊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
是图梅清笔墨,荡絪缊而不混沌,驱俗障而动山林,意与古会,神完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