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雯约有常期,宁虚芳日

2022/5/19 来源:不详

昭雯

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

荆门舞蹈家协会理事

国家秧歌裁判

国家高级茶艺师

国家二级评茶员

人文茶道研修者与践行者

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其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一个没有癖好的人是不可交往的,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深情。

癖者,大抵爱一物而不能自已,其真性情如宋人林逋的“梅妻鹤子”。林逋少时孤寒,力学不仕,在杭州西湖孤山隐居。他始终未娶妻,无子,在住所周围遍植梅树,并畜养两鹤,有客人来访,就开笼放鹤,林逋见鹤飞便驾舟回来。此癖可谓清高闲逸也。

嵇康爱琴,长日与琴为伴,觉得万物有其盛衰,唯有太古之音始终不变。他曾把所有的祖业都卖掉,只为买一张名琴,还特别向尚书令讨来一块好玉制成了琴徽,再变卖了自己的玉廉,买来丝绒,做成琴衣。有一次,他抱着琴去找朋友山涛,酒至半酣,山涛说要剖了这琴让嵇康重回官场,他当即落下泪来,说道:我的琴比晋国的武库还值钱。你要是剖了它,那这世间也没什么好留恋的了,我也只好跟着不活了。嵇康爱琴胜过他的生命,此癖乃真性情也。

癖好之于人,是深情;人不深情,那生活便了无生趣;反之,生活则会情趣盎然。梁启超先生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昭雯深谙此理,她习茶、抚琴,亦品香、写字和读书,在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这些传递着她对生活的至爱深情,也把日子过出了清新美意。

“志于道”不仅是“士”的大道

人生是一场接一场的修行。习茶会让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成为生命中的不同色彩,同时,也是你抵达内心美好的阶梯。

昭雯走近茶,源于喜欢。单纯地喜欢某件事物,会让人有向美而生的执念。学艺术出身的她对美有着特殊的感知力,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拿到了国家高级茶艺师和高级评茶员的资质证书,但是,拿到这些证书的时候,她不兴奋,反而有些茫然:中国现有的茶艺是不是太注重表演性了?比如说一些花哨的行茶手法,再比如说茶席上随意而用的假花,这些不仅没有美感和生命力,而且往往忽略了茶本身。难道自己追随的中国茶道精神仅仅存在于茶艺雷同的一招一式中?显然不是。那它是什么?在哪里呢?

“对一件事钟爱浸淫久了,难免流于烦琐的细节与枝末,沉沦于物物的得失,安于营谋眼前的镜花水月,反而忽略了茶间真意。‘志于道’不仅是‘士’的大道,也是茶人之道。着眼于茶之本味、真味,一瓯在手,即便不能安顿江山,亦可清安身心。”迷茫之时,王迎新老师的《吃茶一水间》里的美丽文字跃入昭雯的眼帘,令她恍然间似嗅到了茶之本味,立即眼明心亮了起来:这才是我心中要寻的那盏茶啊。

昭雯举办的年人文茶道春茶漂流记第三季黑茶季湖北站活动

在云南大理的洱海边,昭雯与人文茶道创始人王迎新老师一见如故,交谈之中,相见恨晚,喜悦涌动在心头。如她所愿,茶在这里呈现出了本真人文的美好——午后漫漫的光照亮了竹林,泉水在欢快地涌动,茶炉中传来阵阵松涛的声响。兴之所至,她不仅在茶会上唱了昆曲,而且还和老师一起商量如何把昆曲更好地融入茶会。吃茶之事讲究载物之德,物在这里是实物,也是虚物。懂得善巧用物,方可润得苍生。所以,在人文茶道的茶席之上,可以减去精巧的茶匙,用一枝细竹或一根梅枝代替;可以用淡黄的手工棉纸包起茶品,减去描金的茶罐;还可以减去繁花遍布的棉布,等待太阳在下午四点把树枝投影在素净的席面上,在转瞬即逝的光阴图画里,体会一期一时的心境。

以文心事茶,不求喧嚣,只为一份美好。在敦煌,因为喜欢上那些风骨高傲且带着累累创伤的风砺石,昭雯爽性把皮箱的衣服清空,装满了石头。因为那些石头看是立体的画,读是博学的书,听是无声的诗,它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沧桑、质朴、厚重、神奇的敦煌。在无锡惠山书堂前,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相传陆羽评定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昭雯品饮后,果然甘美无比,喝下后再也忘不了,忆及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中一行文人雅士慕名而至此,不过是以煮茶法欲定水品。品后,“解维忘未得,汲取小瓶回”。她遂效仿之,汲水一箱快递至千里之外的家中。此举是茶人的美谈,识水品之高,仰古人之趣,各陶陶然。

昭雯说这些更接近茶心,更能让她细嗅内心之茶味,感知到精神的滋养和满足,如迎新老师所言:让身体在“度”之内理性谨慎,让心在“度”之外御风而行。

素水慢注,可邀青山入座

当万物生发,人于自然中采瑞草并制得茶,取水而唤醒它;当水向茶叶袭来,茶叶内的浸出物如同墨色般毫无规律地逐渐散开,这是茶之味的初相。追随迎新老师的脚步,昭雯探访各地茶山,潜心学习茶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茶事文化推广。和茶走得近了,她发现,很多时候茶之初相不仅是感官的美,更是安放心灵的山水。

在九华甘露人文茶会上,昭雯行“兰若九式”:方寸之席,她气若幽兰,身心专注,以“观、净、入、初注、二注、复注、出、啜、观”九道程序行云南普洱熟茶,素水慢注,三注一出,端丽中可见其观照之心。彼时,观者和她一起沉浸在茶汤的世界中,于一啜一饮间,悠然忘怀。轻啜一口,今夕何夕,一时竟不知天上人间。当她把茶汤虔诚地奉予迎新老师之时,眼里有泪光闪动,她说:“这种心境难以表达。”迎新老师嫣然一笑,“留在心里就好”。此时,邀一片青山入座毫不为过。你品的不是那盏茶汤,而是因境而生的心神之美,它不可言说,在人与境、人与器的和悦之趣中,也在你的心中静静流动。

茶者,察也。它虽然总是保持沉静,不发一言,但你能在它的低回浅唱中与之交流。昭雯说,这些年来,在茶中常常可以觉察到自己的心——孤独的、寂寞的、暗自清欢的。它让她不需要倾听者,便可独拥日月和江山;也让她收敛了全身的锋芒,变得温和、谦逊。

守心习茶,有独立之精神

习茶以修心,修的是对生活的一份热爱与赤子之心,修的是当下的心念、言行。苏东坡是爱茶之人,亦解茶中意,他在《送南屏谦师》中写道:“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诗中的“三昧”来自梵语samadhi,意思是止息杂念,心神平静。这种茶间的心神平静是昭雯所喜欢的,它能让人悄然作别俗事里的焦躁,静静地沉入冥想。心空寂了下来,如水无形而有万形,水无物而能容万物,有精神的光在心底闪耀。这当是茶赐予人的别样深情。

一路走来,昭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一直借由茶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她在湖北荆门有一间叫“颐兰”的茶室:“颐”为托腮浅笑,“兰”为素心清雅,二者合一,意为澄澈心性、守心习茶,有独立之精神。在“颐兰”,气场相同的人,成了她的至交;附庸风雅的人,她敬而远之。同时,为了这份心性至达的独立精神,她涉猎了很多与茶一脉相通的雅事:抚琴、焚香、写字、读书。她相信,这些修行将使一个人的心由内而外地变得清逸丰盈。

在敦煌游学后,昭雯念念不忘和老师、同修们在莫高窟前趺坐瀹梅花饼的情景:打开梅花饼外泛黄的棉纸,光阴的味道先是和着周遭的空气随意飘散。待茶汤起,醇厚的梅花香便不绝如缕地在鼻息处起起落落。风起处,《阳光三叠》破空而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叠)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二叠)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三叠)

王维这首当年送给朋友元二的诗歌,全首诗只有四句,每句的字数相同,唱起来有些单调,但经迎新老师的诗句叠诵后,突然有了柳色撩人万绪飞的不舍不离意。昭雯忍不住抚琴应和,但琴因西北干冷的气候原因发生了热胀冷缩的音变,音高怎么也固定不了,音总在弦之外切切思念故人。这令她想起陶渊明的无弦之琴,“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以前昭雯总是不解其意,那时她恍然大悟:古琴的声音并不在“以声威人”,而在于“以静传神”,正所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此为大音希声,真空妙有。此时,心已与天地精神交接,天知道,地知道,有没有发出琴声,又有什么关系?

昭雯说,习茶和抚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修的都是“味外之味”的清雅之心。懂得心法者,可神交天地、气渺无垠、旷达超脱、悠然自得,喧闹的都市需要这些清雅来静心。

昭雯的颐兰文化主办的人文茶道湖北荆门、天门、恩施游学。

潜心于茶,温暖人间寂寥的心

这些年来,昭雯一边习茶、抚琴,还一边研习香品、书法。

通过它们,她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身体活动和心念变化,茶、香、琴、书,它们的气息是相通的,在能量的相互转换中,心也在自我觉察、苏醒与变得丰盈。

迎新老师在湖北游学中在当阳玉泉寺给大家上实操课,并讲述了李白和仙人掌茶的历史。

世间攘攘,昭雯以茶为道,阐述生活的真善美。她慢慢觉得原本平常的一切都变得安然和喜悦——家里的红菜薹放老了,弃之可惜,稍加整理,便可以作为茶席上最生动本真的插花;秋虫鸣,心脾燥,就依《香谱》中李后主的“鹅梨帐中香”的方子来合香:取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加以鹅梨十枚,研取汁,盛于银器内,蒸三次,梨汁干,即用之;下雪了,天清地明,便学《红楼梦》里的妙玉收收梅花雪,虽没有五年之陈香可品,也可细数窗前梅花点点,红泥小火炉,把盏闻香茗。惠风和畅,无丝竹乱耳,最宜写字临帖,意犹未尽,再读读王阳明先生的心学,让心思简净。习茶是一个慢而美的过程,心静了,万物静观皆自得。

有人说这世上没有永恒。能够永恒的,只有一颗能因茶而安住当下的平常心。

当茶人能够潜心于茶,潜心于自身修养的提升,定能成为茶文化传播路上一盏照亮路途的明灯。昭雯愿做这盏明灯,可以温暖人间的寂寥心。

选自/萧萧著《慢煮光阴一盏茶——中国茶人录》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知名作家萧萧:资深媒体人、作家、生活美学研修者。热爱传统文化,对茶道美学及其精神内涵有自己独到的审美和见解。在她眼里,一盏行走的中国茶,仿如一幅中国画中的水墨烟云,有天地的苍茫,也有“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旨趣。山岚萌动间,寂静欢喜只抵心灵深处。代表作品《今生今世:民国名媛情事》等7部。

编辑/人文茶道传习馆编辑部设计/一水间视觉YISEE

相关链接

寂尔后生——《慢煮光阴一盏茶——中国茶人录》序

习茶,以远行——《慢煮光阴一盏茶——中国茶人录》跋

颐慧|遇见茶,遇见日月山川的中国诗意

人文茶道

由王迎新创立的中国人文茶道多年来致力于茶道美学、茶道思想的深耕及研习。

在云南昆明设“人文茶道传习馆”,目前未设分支机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