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九旬时他还在增订这部金文编广州

2023/6/24 来源:不详

00:28

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一进展厅,迎门有一个独立展柜,里面静静摆放着几本古旧的图书。书页内蝌蚪一般的文字蜿蜒,这就是《金文编》,容庚的成名,也是扛鼎之作。

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人类青铜时期文明史上最绚烂的篇章。众多出土及传世的青铜器,不仅以精美工艺、精湛艺术令人称颂,更通过铭文为我们记录了三四千年前的若干珍贵瞬间。但那些形如蝌蚪的古文字,一度是绝难识读的天书。所幸历经代代学人的寒窗青案,我们今天终于可以明晓其大部分的内容。这条漫长的探求知识的大道上,容庚先生的《金文编》被视为最完备准确的字典之一。前辈学者的治学精神与学术素养,令人感叹。

作为金石和古文字大家的容庚,出身东莞容氏家族,是书宦世家。他15岁时便师从四舅、广东著名的文化通才邓尔雅治《说文》及刻印,开始了系统研究古文字的启蒙。容庚的三弟,曾与他一同北游京师的容肇祖曾写到,容庚年于东莞中学毕业后,即逐渐专心致志学习文字学,并在东莞中学讲授国文和文字源流等课程。他最初是想写一部扩大吴大澂《说文古籀补》的书,包括金文、甲骨文、石文、玺印封泥文、泉币文,并作考订解释。经过收集材料和研究,他写成《金文编》,集录的字,以商周彝器疑识为主,以王国维《国朝金文著录表》为据,并摹写收入罗振玉《殷文存》、邹安《周今文存》中的文字;暂不识的字,附录于后。

年,容庚赴京。途经天津时,罗振玉见到他所携的《金文编》稿,大为好评,再三叮嘱他“务竞其成”,并向北京大学金石学教授马衡推荐。马衡读过《金文编》稿后,经审慎考虑,决定不予考试,破格录取他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他在北京大学期间半工半读,刻苦求学,一面为研究所整理古物,一面增订修改自己的《金文编》。为修正和充实《金文编》,他努力阅读研究所内和北京图书馆有关的文史参考书籍,每读一书,必作综述和书评。他编写《金文编》十分谨慎,所费的精力是惊人的,付出的劳力是巨大的。

《金文编》完成后,最早在天津出版。它比之前的《说文古籀补》更加详备,直至今日仍是古文字学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之后容庚先生又多次对其进行增补。直至年近九旬,还和助手们一起从事第四版的增订工作。据统计,年出版的《金文编》修订第4版采用铭文件,收正文(可识)字,附录(暂不能确定)字,共计字,此外还有大量重文。这占据了今日可见金文的大部分。当然,先秦文字不止金文,但金文在记录商周时期信史方面的能力,的确格外突出。不少青铜器铭文的内容,价值比一篇现存的先秦文献,在一些方面甚至犹有过之。《金文编》为解读这些文字,打磨了一把好用的钥匙。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卜松竹王维宣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王维宣卜松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戴雨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