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烹茶的意象美
2022/7/2 来源:不详圖丨頑玩石不全
茅屋竹窗,一塌清风邀客
茶炉药灶,半帘明月窥人
壬寅年
三月廿九
编辑:一杯茶事
打开音乐聆听小茶的声音
“茅屋竹窗,一塌清风邀客;茶炉药灶,半帘明月窥人。”
读明人文章,其生炉烹茶之事当中,往往有一种悠然高隐之风扑面而来,令人神骨俱清。
而在明代绘画中,燕贤亭庐高卧、童子林下伺炉的情境,仿佛也成为了那林泉幽致中一抹必备的风景。
这可看作是高士文化中的一种审美意象。
圖丨煮雪山房
纵览唐之《茶经》、宋之《茶录》和明之《茶谱》,后者虽也述及茶事的诸多环节与要求,但其繁复、细致之程度则远不及前朝所著。大有过之的,则依然是那股沁人肺腑的清虚之气。
如朱权《茶谱》开篇所云:
凡鸾俦鹤侣,骚人羽客,皆能去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净牖,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云上好物推荐
▲
皇家斗彩青花拾忆杯
点击图片下单
圖丨墨痕戊辰
在朱权的思想深处,喝茶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日常之事,而是一场怡养品德、清心悟道的修行。这一思想渗透在了茶事的诸多环节,如其“茶灶”一节中云:
古无此制,予于林下置之。烧成瓦器如灶样.....顽石置前,便炊者之坐。予得一翁,年八十犹童,痴憨奇古,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衣以鹤氅,系以麻绦,履以草履,背驼而颈蜷,有双髻于顶。其形类一“菊”字,遂以菊翁名之。每令炊灶以供茶,其清致倍宜。
立于“林下”、坐于“顽石”、唤以“菊翁”、衣以“鹤氅”,这些清奇甚至怪异的配备,其实于茶味本身并无多益,一串串带有隐喻性的元素,完全是出于某种精神表现。
而结合朱权的个人际遇来看,其茶事中的诸多行为便不难理解。
圖丨行素陶陶
《明史》中谓朱权:“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这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在皇位争夺中被其兄朱棣软禁,遭失利后而感前途无望,故而醉心于修道与艺事,此实乃明哲保身之举。
这也正如其在《茶谱》中所言:“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
圖丨玲瓏齋
故此,朱权所尚之茶,早已脱离了味觉层面,全然是一种悠游于物外的姿态,它可以安顿与慰藉遇苦的心灵,在不为世道所重的领域里,继续保持自己的傲世情怀。
“云水中载酒,松篁里煎茶,岂必銮坡侍宴;山林下著书,花鸟间得句,何须风沼挥毫。”林下茶炉、定格成一种意象,流淌在古贤诗句里,徘徊于文人笔墨间。
图文来源:菖蒲寿石斋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好物推荐
▲
皇家斗彩青花拾忆杯
点击图片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