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middot宫瓷丨玉壶春瓶梅瓶

2022/7/26 来源:不详

明朝期间

百姓安家立业

享福糊口固然离不开茶、酒

在重礼法的明朝

何如喝能力喝出典雅?

来看看他们用的酒具、茶具吧

宫庭酒器

明朝宫庭酒器每每陈列于专用的酒桌之上。华丽酒桌设有大型落地屏风及成对瓶花;较小的酒桌,屏风则置于桌上。整套的酒器组合,每每是一只大罐、双侧各配一“梅瓶”,明人多以尊、瓶称之,其在大型宴筵中设有瓶床(器座)。酒尊以外,还配有酒注、劝盘、壶瓶(玉壶春)、盖碗等。斟酒的酒注,每每是鸡心扁身的外型,配有浅盂形的注碗。酒注配注碗,源于五代,时髦于宋,只不过明朝注碗比宋式更浅一些。与酒注相配的,是劝盘、劝盏一幅。瓷劝盏有的带双耳,是对金器的仿照。壶瓶带盖,亦可用来斟酒,每每须要较大的盖碗合做。以上酒器显然可分两大类,应是适应高度酒与低度酒的不同须要而设。

鸡心扁身金酒注、注碗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明永乐

青釉刻花湖石芭蕉纹酒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

《四时欣赏图》“春赏牡丹”个别

周海圣藏

青花开光瑞果纹酒注

明永乐(~年)

高29.4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9.9厘米

年成德镇珠山御窑厂遗迹

南麓东侧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协商所藏

青花开光葡萄纹折沿花口劝盘

明永乐(~年)

高2.3厘米口径19.2厘米底径12.4厘米

年成德镇珠山御窑厂遗迹

南麓东侧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协商所藏

此壶颈、肩、腹部均以绿彩点缀纹样,颈上部绘一周莲瓣纹,中央饰以一周卷草纹,下绘一周交枝花草纹,腹部青花鸡心形开光内绘绿彩五爪云龙纹,周遭满饰绿彩“壬”字云纹。

青花折枝灵芝纹花口劝盏

明永乐(~年)

高4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5厘米

年成德镇珠山御窑厂遗迹

南麓东侧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协商所藏

此盏通体青花点缀,内口沿饰青线一条,碗心双圈内饰折枝灵芝。外壁饰折枝灵芝,外口沿饰折枝花草。

玉壶春瓶与壶瓶

明曹昭《格古要论》载:“前人用汤瓶酒注,不必胡瓶及有嘴折盂,茶锺、台盘此皆本国所用者,华夏始于元朝,汝定官窑俱无此器。”文中“胡瓶”即古人习称之“玉壶春瓶”;“有嘴折盂”即“匜”;“台盘”即元朝时髦的平底盘与羽觞的合称。元朝“胡瓶”既可独自储酒,更多是与台盘构成一套斟酒和喝酒工具。

本相上,胡瓶并非始于元朝,而是最先涌现于金代。从华夏国度博物馆藏白地黑花“榆次县孟家井烧来的胡壶”铭瓶,可知“胡瓶”在元朝又称“胡壶”。不过,从明定陵出土的自铭“壶瓶”的金制带盖壶瓶,可知明朝“胡瓶”一名已变化为谐音的“壶瓶”。况且明朝壶瓶做为斟酒工具,更多与较大的盖碗合做操纵。

釉里红壶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花蝶纹壶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缠枝莲纹壶瓶

明永乐(~年)

高32.2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10.4厘米

年成德镇珠山御窑厂遗迹

南麓东侧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协商所藏

壶瓶为明朝时髦的盛酒工具。该瓶经修理完好,通体构图采取分段式布局,青斑纹饰自上而下共分五层:颈部饰折枝梅和云肩纹,云肩纹内绘个别变形莲瓣一周;肩部一周四开光内饰折枝花草纹,空隙填以灵芝云纹;壶身饰缠枝莲纹,下腹部饰变形莲瓣一周。

梅瓶、经瓶与酒尊(瓶)

“梅瓶”一词,最先见于宋朝,多是那时墨客对瓶中插梅审盛情象的吟咏,与古人习称的“梅瓶”无关。宿白老师指出,古人所称的宋朝“梅瓶”,宋人称“经瓶”,并称这类长腹瓶为“经瓶”的起源,重在用“经”道出其深细长腹的特点。故宋人又称其为“长瓶”。明人并无“梅瓶”名称,所谓明朝“梅瓶”,实为明人时髦的盛酒之具,明人多以酒尊、酒瓶名之。古人“梅瓶”之名称,多援用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梅瓶……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等,故名曰梅瓶也”的说法。不过,“梅瓶”插花在晚明已成风俗,况且,从文件来看,古人“梅瓶”之观念,至迟在清康熙年间已产生。

明朝宫庭“梅瓶”,功能繁杂。一是适用工能,即以盛贮酒水等为主的功能;二是礼节功能,即在赠给、丧葬、敬拜等礼节形势中的功能;三是欣赏功能,即陈列于居室、院落的插花清供。

明朝宫庭“梅瓶”多出土于南京、北京两京地域,以及历朝分封于各地的亲王、郡王等皇室宗亲和一些高级第官员的墓葬中。这些“梅瓶”多滥觞于宫庭的赠给。

明永乐

甜白釉“内府”款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桃竹纹带盖瓶

明永乐(~年)

通高41.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14.3厘米

北京海淀四时青公社香山大队

背阴村北侧出土

都城博物馆藏

此瓶为景德镇御窑产物,整器外型庄重,青花样泽镇定,松竹梅点缀高贵。这类瓷瓶宋元期间称“经瓶”,为盛酒器,而明初期则常见于皇室宗亲与公卿贵族等高级第墓葬中,或有“清平(瓶)悠久(酒)”之寓。此瓶出地盘为明十三陵外围,或许属于明朝贵爵贵族墓葬的地域,从品德等第上看当属天子赠给的御窑磁器。

“废团兴散”与宫庭茶器

明朝帝王、后妃的每每起居、饮食都离不开茶。明初朱元璋以为宋制龙凤团茶“重劳民力”,于洪武二十四年(年)“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即知名的“废团兴散”供御茶改进。饮茶方法的改进,带来明宫庭以至社会各阶级操纵茶器的远大转换。

协商讲明,鸡心扁壶(茶瓶)与门生碗(靶茶锺),是明朝宫庭时髦的茶器组合。靶茶锺配茶托、锺盖,与鸡心扁壶配套操纵,成为明廷喜用的茶器格局。而赠给藏传释教僧侣或古刹的门生碗多与藏式僧帽壶(茶瓶)配套操纵,多点缀梵文、藏文及莲托八宝等纹饰,是藏地僧侣喜用的每每饮茶、诵经供佛之佳器,最具藏传释教特点。

除门生茶碗外,此时还时髦笠帽茶盏、尖足茶盏(莲子茶锺)、撇口弧腹盏等盏式。各样茶盏虽有甜白、青花、斗彩、红釉、仿哥釉等种类,但从朱权著《茶谱》所云茶杯以“饶瓷为上,注茶则明净心爱”可知,此时茶盏以景德镇白瓷为尚。

明人《十八学士图》“备茶”个别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

《四时欣赏图》

“观秋千”个别周海圣藏

青花龙纹门生碗(带金盖、银托)

金方流鸡心扁身茶瓶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白釉方流杏圆扁壶

明永乐(~年)

高20.9厘米口径9.1厘米底径10.2厘米

年成德镇珠山御窑厂遗迹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协商所藏

该方流杏圆扁壶,外型仿自金属器,永乐朝首见。明正宗梁庄王墓出土有不异外型的金、银制方流鸡心扁壶。这类方流鸡心扁壶,是明朝前期宫庭时髦的茶瓶格局。嘉靖有青花成品,但外型与初期格局相去甚远。

釉里红云龙纹门生碗

明永乐(~年)

高10.5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4.4厘米

年成德镇珠山御窑厂遗迹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协商所藏

碗内壁模印龙纹,外壁则以釉里红绘云龙纹,门生下端饰顺心云头纹一周。

一件件酒器、茶具

精致彰显,史籍尽现

接待走进深博

透过大明宫瓷

一同探访明朝糊口的点滴

展览工夫丨年12月17日-年4月10日

展览处所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1、2、4专题展厅

定点解说工夫丨待复原

可点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