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虑山
2022/6/6 来源:不详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到处云山是我师,
不愁无物慰相思。
只从隆虑烟霞色,
领取幽人笑傲姿。
《郝生知林州》
元·刘因
摄影马庆详
林虑山,古名隆虑山,东汉时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山。 “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雄奇,秀绝一郡。”(虑或音lú庐) 林虑山是林州的西山。 日出时分,站上林州城头,向西望,城下烟岚浮动,紫气无边,半天空“万丈红绫,百里赤壁”……晨风吹拂,明霞横飞,景象壮阔,大补身心。北宋大画家郭熙在太行收住云步:“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
金代黄华老人王庭筠在林州城上高吟:
殿阁偏宜落照间,
倚天无数玉潺湲。
黄华墨灶知名寺,
荆浩关仝得意山。
游子也如红树老,
残僧偶与白云还。
……
《登隆虑南楼》
(民国县志)
林虑山是太行山脉的一个分支,其发脉处在河南林州石板沟与山西平顺玉峡关一带,厚约十里。民国二十一年《重修林县志》中记载:“太行山脉……自侯兆川北入境,北过淅水,隔深谷划为内外两层。南谷长十余里,其水南流入淅,名雪光水。北谷长八十里,其水北流入漳,名仓谷水。中间山脉连接处仅谼峪以西一部分。外层曰隆虑山,内层西接平顺界。在雪光水西,有五峰山,山势峭削,上有五峰,故名。山半有雪光寺………”
林虑山图
林虑山从太行发脉,左仓溪,右雪光,先是向东缓掌平伸,到栖霞山和谼峪山(今洪谷山)即止,极短促。然后轻舒长臂,与太行主脉一起并行向东北,经天平,越黄华,过了新梯头海螺岭,山势降为太行第一梯级。再向前不远,在鲁班门折而直北,过了倚阳山主峰蚁尖寨,又偏向东北,直到任村镇的回山角,其尾没入河谷平野,绵延近百里。林虑南谷
五峰山雪光水雪光寺南谷雪光水沿谷而下,约十里,在林州小寨村汇入栖霞谷中的淅水。栖霞谷往上的百余里,是著名的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雪光水与淅水交汇后,向下第一个河湾里的大安村头,座落着栖霞观。观西有仙人岩,周末仙人卢子綦栖隐于此,曾授双童曰璋曰瑞者以清虚之术,服飞龙药一丸,千年不饥。魏文帝曹植诗云:“西山有双童,不饮亦不食。”唐白居易也有句“林虑双童长不食”即指此,栖霞谷口的合涧村古时也曾名仙岩。元代李诚《栖霞观碑》及清代朱存仁《游栖霞谷》中备述栖霞谷景色及栖霞观九峰之妙。林虑北谷
北谷仓谷水又名仓溪水,今名露水河,从玉峡关始,过牛石窑,出穽底峡谷,进入著名的林州太行大峡谷,越高家台、石板岩,在虹霓大峡谷口接纳虹霓河(白溪?),再向北,在磻阳城(今林州盘阳村)汇入浊漳河。林虑与太行主脉并行最窄处穽底老汪沟(天瀑峡)瀑布林州太行大峡谷峡谷中山环水绕,景色雄奇。山西平顺穽底村、河南林州石板岩镇及其所属高家台、贤麻沟、三亩地、益伏口、水段、上坪、车佛沟等村落散布其间,还有天瀑峡(老汪沟)、王相岩、桃花谷等著名风景区。四季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是全国美术写生基地最密集的峡谷。……依旧志例,林虑山自南而北分别为栖霞山、谼峪山、南北伞盖山、天平山、黄华山、鲁班门、倚阳山。年金秋,吾等于石板岩翠崖居小住,除栖霞山、南北伞盖山外,有幸逐一访之。山光岚影,翠崖高瀑,一路行踏,何其妙哉!感其见闻,小记于此,望各位方家不吝正之。一谼峪山
今洪谷山也
林虑山到了谼峪山极顶的金灯寺,已是直面中原。金灯寺
寺在极顶崖突下
佛窟高悬云壁,洞廊横挂青苍。看中原万古烟光,隐见浮沉千嶂。蝉唱北朝石塔,影回魏赵残阳。一声晚罄动星芒,水殿金莲夜放。《西江月·金灯寺》水陆殿明代浮雕塔林
雨霁时,云潮会涌到金灯寺前,随着无边白云的慢慢延展,极远的遥空,混茫的淡紫色使一切变得虚无。凭栏而立,仿佛站在了世界的尽头……从金灯寺向下一个梯级,往右拐向一个山窝,有座小寺曰灵鹫。寺左不远的荒草中,有三座老石塔,塔后的台地上,一座山家小院业已败颓,极野逸。一条溪水从寺前流过,一跌二跌更一跌,在下方的林梢上飘落,这便是谼峪山的三叠飞瀑。谼峪三叠飞瀑
一跌
二跌更一跌
灵鹫寺
绢本
25cm×35cm
从灵鹫寺返出,回到下山的石阶上向右环视,一列奇峰赫然在目,这是谼峪奇峰的一组。谼峪山,又称谼峪谷,今名洪谷山……有十二峰,曰争秀峰、擎天峰、三圣峰、聚仙峰、玉柱峰、抱螺峰、紫霄峰、望帝峰、聚霄峰、顶霄峰、拱翠峰、石城峰………………灵鹫七峰掩暮色
重崖白瀑下林梢
绢本25cm×35cm沿溪下山,过几处幽隐之地,其中有云洪谷子隐居处,事未敢知,然溪山亦有可观。近山门有谼谷寺之遗塔、宝公和尚碑,塔前有谢公祠(祀明知县谢思聪,以纪念其开谼山渠东注辛安池便民取水事),谷口有北齐千佛洞。谼谷寺塔对面石冈上,金代曾有“乔松五章挺立”,并建有五松亭,为一时观山佳处。五松亭遗址五松亭遗址
黄华老人王庭筠有《五松亭记》,后代文人墨客吟咏颇多。吾拨草寻路为之一登攀,却果如清人何士琦所云:寺藏红叶间,人立夕阳下。松与亭无存,徒怀作记者。《谼峪五松亭》谼谷寺之遗塔及宝公和尚碑
《游谼峪山》元·高书训择胜何年著梵宫,目穷犹未尽重重。翠红照耀三千界,屏障周围十二峰。雪涧清泉响寒玉,云岩乔木捲苍龙。尚怜不尽登临兴,天际危亭见五松。从林州驱车上金灯寺
经八达村
西上山西平顺境内
过花园村
走花壶公路
过风门口
……
从中原升起的山岚渐渐没上花壶公路林虑发脉处风门口从金灯寺北望天平山
南北伞盖山即在其间
二天平山
谼峪山北
从雹珠关经层云壁望将军山
《游天平山记》宋·柳开至道元年,开寓汤阴。未几,桂林僧惟深者,自五台山归,惠然见过曰:“昔公守桂林,常与公论衡岳山水之秀,为湖岭胜绝。今惟深自上党入于相州,至林虑,过天平山明教院。寻幽穷胜,纵观泉石,过衡岳远甚。”予矍然曰:“予从先御史居汤阴二年,汤阴与林虑接境,平居未尝有言者。今师诏我,是将以我为魏人而且欲佞予耶?”越明日,惟深告辞。予因留惟深曰:“前言果不妄,敢同游乎?”惟深曰:“诺。”●惟深自上党入于相州,是经达驼从小西天下山,这也是一条古驿道,称为雹珠道。另有一小路,可从平顺穽底鲁班豁翻过来,上七里下七里。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绕观俯览,遂忘箠辔之劳。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从桃林(桃源村),经槐林,坐环翠亭,即沿古驿道(雹珠道)一路向上,约是现在天平山景区内的游览车道。从环翠亭左上即小西天,右过古松夹道之松径门,可至天平寺(明教院)。
昆阆溪与石窦泉交汇处
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圆从予游。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菩萨洞,天平山最险处也,在苍龙洞东北四里余,游人攀萝引索缘石仅能登之,洞中石乳自滴成菩萨形,为旧志八景之一。后有泉名菩萨泉,极甘冷。惜民国年间被天门教所毁,有菩萨岩村。翊日,西游长老庵,上观珍珠泉,穿舞兽石,休于道者庵,下至于忘归桥。由涧而转,至于昆阆溪、仙人献花台。出九曲滩,南会于白龙潭。扪萝西山,沿候樵径,望风云谷而归。天平飞瀑
明日,契圆煮黄精、苍术苗,请予饭于佛殿之北,回望峰峦,秀若围屏。契圆曰:“居艮而首出者,倚屏峰也。”予曰:“诸峰大率如围屏,何独此峰得名。”契圆曰:“大峰之名有六,小峰之名有五,著名已久,皆先师之传。又其西二峰,一曰紫霄峰,上有秀士壁;次曰罗汉峰,上有居士壁。以其所肖得名也。又六峰之外,其南隐然者,土民呼为扑猪岭。又其次曰熨斗峰。”诸峰皆于茂林乔松间拔出石壁数千尺,回环连接,崭岩峭崒,虽善工亦不可图画。●天平六峰:倚屏峰,碧霄峰,烟霞峰,连云峰,朝阳峰,罗汉峰。
予留观凡五日,不欲去,始知惟深之言不妄。又嗟数年之间,居处相去方百里之远,绝胜之景,耳所不闻,对惟深诚有愧色。明日将去,惟深、契圆固请予留题。予惧景胜而才不敌,不敢形于吟咏,因述数日之间所见云。现在的天平山导览图
●长者崖过钓台西百馀步,西南望,悬崖削壁间有石,纹如子弟拜长者状。●层云壁过朝元台二百馀步,有石壁,其色紫翠若垒云烟,高数十丈。●断金桥在层云壁西,渡大涧则逗雪泉也。自此入山,路渐峻矣。●将军山在层云壁上。北望,一峰若人披甲状。昔齐侯伐晋,赵胜率东阳之师追之,驻兵于此。●逗雪泉在将军山西。溪壑回环,流入断金桥。●甘露泉涓滴于岩石之间,酌之尽甘冽。而当道左,行人方登十八盘,喘渴流汗,得之如饮甘露。●环翠亭路尽十八盘,此亭据岭上,环视群峰苍翠具见。山路至此分为两道,一则入明教禅院,一则南趋草场缠。●草场缠传云:宋征河东时,尝积粮草于此。以兵守之,盖此路西趋扑猪岭,岭西即潞安府也。●扑猪岭在草场西,最高峻。传云:野人尝逐野猪坠岭下,故名。●明教禅院在昆阆溪北,碧霄峰下。六峰围绕,皆陡起壁立,而独此院得平地百馀亩,若天设之也。院宇甚古,不获其建置之时。晋天福中,有僧从漪,住持聚众,颇盛,丈室今存。●昆阆溪溪水发于烟霞峰。景物幽奇若昆山阆苑,故名曰昆阆云。●白龙潭在昆阆溪中。旧传有白龙见于此,岁旱祈雨必应。宋元祐中,尝有游客乘醉戏,自岩上投石潭中。倏忽,风雹雷电俱起,远近传惧。是后无敢傲戏岩上者。潭东有九曲滩,潭上有候樵径,沿石小径,下通白龙潭。●凹凸庵在万松亭东南,昆阆溪南。崖上北对先师岩,从漪游息处也。尝有僧问从漪曰:如何是天平山。答曰:八凹九凸。元祐己巳岁,张商英命钱景允建此庵也。●苍龙洞在倚屏峰山半,崖壁削立,下临深溪。洞深莫测,始行百馀步,俯身乃可过。既而可立行。复百馀步,匍匐而入,盖若洞门重重然也。行愈深,寒气愈逼人。行必藉烛,夏必披裘。其深数里,仰有穴穹窿上通,傍有小洞如瓮口。洞中杳黑。又百馀步,有溪横洞东流,至此不可往矣。昔有人强往穷之,遂不复出。山僧惧游客复有然者,以石塞之。每值岁旱,取溪水祷之多应。有病者饮之即愈。●墨灶寺在吕谷,元至正年间重修,传为吕纯阳修炼处,今废。●吕谷南崖水作墨色,传仙人吕公泼墨于此,一名黑龙潭。清代万化《黑龙潭》:早发桃源口,鸡鸣闻寺鐘。谷风杂涧响,岚霭点山容。峡底飞轻雾,潭中卧老龙。坐看云起处,即在眼前峰。天平寺(明教院)速写
天平寺
天平寺寻崇照不遇
小西天
金灯寺、小西天均在山西平顺境内
年6月,吾等曾从上方(扑猪岭)下到小西天,约是惟深当年自上党入相州之路。雨中访罢八宝龙门寺,夜宿平顺。5日早起,取道石窟滩,经玉峡关,拜谒小西天。路多水潦,斜挂崖边。转上一峰,蓦地一池云,屯在绝壁间。攀松峰急看,却原来中原云浪,乘风涌到太行边上,又被山顶罡风回压,正在起伏如潮。云海无边,松声震耳,一时呆绝!小西天在左侧崖间,身随云潮在磴道浮沉,久久不忍归去?●小西天半壁上的小西天
沉浮的云峰
峰下是通向小西天的石阶
天平飞瀑
绢本
25cm×35cm
题天平山六峰元·贾竹六峰耸翠白云闲,顿使幽人眼界宽。早晚随师更深处,杖挑明月一轮寒。雹珠关
绢本
25cm×35cm
自桃源历槐林上小西天清·王珍石径崚嶒涧水寒,避秦洞口对行峦。秋风飒飒催林木,草白云深十八盘。三黄华山
天平山北
黄华山,在林州西二十里。野老云:每秋晚,满谷黄华,故名。有觉仁院(黄华下寺)、慈明院(黄华上寺)、黄华中院、王母祠、黄华水帘等众多名胜。黄华水帘
迸珠帘
黄华水帘又称迸珠帘,《水经注》所谓鸡翅洪者。“自王母祠溯溪水西南行,四五里,峭壁环抱,仰视青冥,才如一线。有瀑布自崖巅飞落,随风飘洒,如引长虹鸣急雨”。“水出水门带,去地七里,直泻岩下,状若鸡趐。”(民国《重修林县志》)《黄华亭》
金·王庭筠
五首录其二
王母祠东古佛堂,人传栋宇自隋唐。年深寺废无僧住,满谷西风栗叶黄。挂镜台西挂玉龙,半山飞雪舞天风。寒云直上三千尺,人道高欢避暑宫。《黄华水帘》
金·元好问
雪溪翁,王庭筠别号雪溪
黄华冰帘
元代许有壬观水帘
《游林虑记》
……少憩,遂入山观水帘。一僧前导,山民十馀辈,持斧锸,剪椔翳,掇碎石,仅能投足……若是者,逾三里许,遂不可骑矣。始见悬瀑如练于半天……又三里许……有石突出如屏,四向无所连著,其高入云,所谓挂镜台也……又迷路,枉里许,石上望水帘。北崖者,仅如匹练……其西者,崖上垂白亦不过丈许,意谓昔人传夸过实。俄,从卒持二冰柱长五尺许以献,云至帘下得之,且盛言其伟。遂欲即之。发火煮酒,引满数爵,诸生暨从者遍饮之。乃缘南崖微径,迤逦而西而北……乃至西崖下水帘内,仰面而望之,目力为穷,始见崖上之水飞洒散布,疏密匀整,自崖而下之涧底,其长不知几百丈,其阔百馀尺,光明透彻,去人尚五丈许,其所谓迸珠帘者也……转折而东,至北崖,帘下有岩,坐数十人。帘之长,又过于西者。东边则颇浓厚,自巅至地,时如团雪,投坠而散,连属不断,加以动摇飞舞,如玉龙蜿蜒状。馀皆与西帘同。两帘皆清气袭人,时时飞洒,如细雪著人面,信天下之奇观也。帘下沾洒,细草皆为清冰,日夕凝积,或耸直如玉笋,或扶疏如珊瑚,蔽崖弥涧,奇形异状,不可殚记。琼田瑶草,殆此谓也…………至寺,以所携水帘泉瀹茗饮之……冰帘下“发火煮酒”,极畅意,入画。挂镜台
曾经的黄华胜景
挂镜台想像图
挂镜台在迸珠帘前,一名浮图峰,孤峰拔起,高数十丈,峰顶有仙人杏一株,《寰宇记》谓之玉女台是也,惜清光绪十八年秋涝崩圮。
《黄华十曲·挂镜台》明·童正蒙石磴螺盘挂镜台,台巅红杏傍云栽。花开不解随风落,常带飞泉作雨来。慈明院
王庭筠读书处
慈明院在黄华众峰回环中,古称黄华上寺,金代黄华老人王庭筠读书处。从觉仁寺转上林间山径,松尽处迎面一壁,上有云梯。壁不甚高,却有一窍,梯升窍中,缩骨乃过。壁顶亦是松径,斜上不远,就是慈明院。院中清静旷朗,瓦上山明如画。或云北宋王诜曾于此一游,吾等饭于慈明院,可与晋卿神遇乎?慈明院
慈明院中性笔速写16cm×32cm慈明院西崖上的塔林
老祖庙
高坐看中原
坐慈明院,见绝高之壁上有一庙,山僧云老祖庙也。一日,从贤麻沟转过海螺岭,沿崖南进约五里,高峰下一突崖,上边竟是老祖庙。老祖庙
老祖庙绢本25cm×35cm觉仁院古曰黄华下寺,在争秀抱螺二峰下松竹之间。王母墓颜修《内传》云:羽客王津母墓也,亦曰仙母冢。《括地志》云:墓前有大树九株,每春,桃花盛开,若有紫气笼冠其庙。今大树惟馀一株。插天峰在慈明院西北。其下有高齐宫殿基,一径甚险。自下以上五里,垒石为基。山顶平坦,可容数千人。西南临大溪。传云:有高欢避暑宫。断碑仆地,文字剥落,不可读。瓮肚梯熊耳、凤尾两山之间,有石径攀缘而上,状若瓮肚。玉女峰在慈明院西南。壁间有玉女洞,峰因洞得名。然洞在峭壁,人不可到。泉自洞出,夏秋则成瀑布。《水经》及《方舆记》曰:黄华谷西北有洞穴,去地十馀仞,谓之圣人窟是也。公主关在凤尾峰南。两山之峡,峭壁数千尺。中有路通天平山明教禅院,而行甚险峻。传云:昔齐有公主,尝守禦于此。关东有览古亭,上有垒石成基,方数丈,疑亦尝有屋宇而颓废。宋元祐元年,县令钱景允作亭于基上。觉仁院山门边,大银杏树所结白果极肥润,在慈明院借山僧铁釜炒来,奇香满口。四鲁班门
黄华山北
鲁班门即鲁班豁。
如果我们从天上倒着往下看,鲁班豁就象一座巨型城门伫立于云天。
鲁班门《鲁班壑》
清·万化
拔地芙蓉障碧空,
山腰忽断石门崇。
牧樵每说仙人跡,
风雨犹闻鬼斧攻。
洞口桃花开雪里,
岩头瀑布挂云中。
雄关何必丸泥塞,
留与烟岚来往通。
鲁班门上
鲁班豁口有个石屋,上书“石板岩供销社”。这几个字,凝聚着“扁担精神”的光芒。当年石板岩供销社的成员,一根扁担,挑着山区人民所需的日用百货,在太行的崎岖山路上,衣上几番晨露碎,担头明月一轮圆。
林虑鲁班豁绢本25cm×35cm想起我的父亲,上世纪“六二压”返乡,在高平老家做了村里供销社的售货员。七十年代我上小学,有时会跟他去伯方进货,也是一根扁担挑着两篓货物,踩着一溪轻烟,悠悠地沿河道走…那时只觉得好玩。从穽头看穽底鲁班豁
林虑山还有一个鲁班豁,在平顺穽底的钢叉楼东边,翻过它,可以到天平寺。在太行,山行一定要趁早。半天空会拉起一道紫红的霞帐伴着你,轻轻的,那是连绵的峻岭。若等太阳高起,全山都明亮了,就不好看了…五倚阳山
鲁班门北
鲁班门与倚阳山
●林虑山从鲁班门往北直至其尾,统称做倚阳山。平地拔起,形势险要,亘若城堞。从内层太行主脉观倚阳山
民国《重修林县志》“内层山势绝高,自县城西北望之,外层仅及其半,土人统谓之太行山,不知其为隆虑或林虑也…“这里所说外层,便是指倚阳山。倚阳云潮
●如果平原上只是下过微雨,慢慢升腾起来的云潮会被倚阳山挡住。
云头在倚阳山边缓缓涌动而又瞬息千变。云表之上,时不时突地鼓起一个云包,随即爆成一朵云花,又一舞而散……太行主脉之上的张家凹
●在张家凹,某夜,我们在星空下的山巅小酌。饮罢已近子时,方起身,却见倚阳山外升起了一道云气,平如秋水,皎若月光,那份静谧,横贯人寰……隐隐的,有下方的灯火映上云表,愈发显得安宁。从张家凹看倚阳山
●倚阳山上散落许多小山村,有的藏在峰凹下,有的嵌在山崖边,春树轻拥,秋果盈庭,正是恃太行望中原绝佳处,可惜同中国众多山村一样,除大点的村子外,基本都荒颓了。倚阳山巅农家
俯瞰不知名小山村及白岩寺
院头秋色
树下闲茶
榆树底村头
●旧时倚阳山巅曾设兵寨,因主峰蚁尖垴之故,称为蚁尖寨。“下险上平,水泉数十,可屯万军。”(明·张应登《林县险要图说》)历代多有硝烟战火。后寨废,倚阳主峰也被称为蚁尖寨。从倚阳山东部的寨门沟可上蚁尖寨,在太行隧道东口边上,也有小路可供登攀,驱车却需在太行隧道西口盘绕而上。蚁尖寨一峰突涌,直刺苍穹。中原云潮往往会漫过倚阳山,填满太行大峡谷。云海之上,惟余蚁尖寨与其西的太行群峰,若此时你正置身其上,纵是骑鲸仙客,也慕我摩翅欲飞。蚁尖寨极奇
在西南方的张家凹
在西北方的上坪
在太行天路上
直到有一天来到它脚边的村子
看它时竟然模样都差不多
从梨园坪北边的山冈上看蚁尖寨
从七树洼看蚁尖寨
我终们于登有上一了日蚁尖寨倚阳余脉杳然北去隆虑群峰浩荡南来东瞰林州列茵错绣,万千纵横西仰主脉大岭连天,绝壁横空
倚阳砦清·万化孤垒凌空万仞崇,谿盘一线入云中。参天古木鹏巢迥,摩斗垂崖魅穴通。铁镞何年樵子拾,金芝此处道人逢。振衣偶尔舒长啸,飒飒罡风雾雨濛。*无水曰谿六林虑纪游
无边秋雨冷,灯下试新绢。绢本25cm×35cm益伏口翠崖居后听秋声绢本25cm×35cm益伏口秋生家深山黄叶响,引犬踏秋霜。绢本25cm×35cm岩家洪皇后村绢本25cm×35cm山间闻喜乐,袅袅绕崖端。绢本25cm×35cm龙床口抬头时见奇峰出绢本25cm×35cm黄华冰帘依山秋水足,回首见平湖。绢本25cm×35cm北湾白岩寺绢本25cm×35cm五洞沟绢本25cm×35cm林虑之行得绢卡三套三十六幅冰帘天下奇绢本25cm×35cm逸翠飞仙径,隆庐卧老龙。绢本25cm×35cm林州太行天路闲与山僧话,雨屯一壑云。绢本25cm×35cm天外忽来八九峰绢本25cm×35cm五松亭龙床沟飞瀑
纸本34cm×45cm岩家洪
纸本34cm×45cm从益伏口翠崖居往上,两崖
之间有小路可上七树洼。右侧
山崖下有小庙,名岩家洪,碑
上皆名如此,初大惑不解其意。
今观旧志曰黄华有鸡翅洪,并
问及诸道兄,乃证洪即河道陡
窄流急之处也。
采药青童来借问
苍烟起处是谁家
纸本
34cm×45cm
石板岩
忆林虑五小卷
金灯寺绢本17cm×cm冰帘煮茗绢本17cm×cm扑猪岭绢本17cm×cm寒崖春色绢本17cm×cm小西天绢本17cm×cm郭熙的“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法则太行之美在于它“三远”完备五代、北宋一代钜公名流在这里“开图千里”从而奠定了太行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尊崇地位横亘华夏八百里文续上下五千年登太行不知不觉就跨越了时空……来源:抱雁台
编辑:太行小萌
往期导读
满门英烈铸忠魂——追忆刘斌、王昌群夫妇一家英雄事迹精彩剧照来袭~梆韵乡情致敬经典!现代文明遗忘的长治六处古村落,西风古道马啸南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