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叔侄2代4人,用40年建成广东名园,

2022/8/22 来源:不详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01前言

众所周知,江南有四大名园,包括苏州留园和拙政园、南京瞻园及无锡寄畅园。其实,岭南也有四大名园,即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

这些精致的文人园林,通常都是一家之园,寄寓着园主的审美品位和生活志趣。所以像梁园这般,由叔侄两代四人,前后花费40余年时间建造的私家园林,确实罕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梁园是由叔侄共建而成?为什么它又被著名文物保护和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誉为“岭南第一园”?

这座以“秀水、奇石、名贴”著称的名园,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风采呢?带着这些疑问,请和我一起开启这次“梁园探秘”之旅。

02低调梁园初印象

梁园的主体建筑,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南北有古民居群。或许是由于梁园的大门不够显眼,于是重修之后,正门前的小广场上建起了一座红砂岩牌坊。

牌坊正面题额“梁园”,背面题额“岭南第一园”,是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所写。梁园正门质朴窄小,跟一般的广府民居没有太大差别。

如此藏拙的设计,展现了园主低调谦逊的心性。门上的园名匾额,为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所题,笔法苍劲有力,灵动飘逸。

梁园,是对佛山梁氏宅园的统称,因占地面积最广,山水风景独具特色,而有“岭南名园之冠”的美誉。

梁园的首创者梁霭如,出身富绅家庭,进士及第后入朝为官,是当时有名的诗书画家,更是岭南众多造园者之中少有的集官吏、商人、文人于一身的园主。

梁霭如于嘉庆年间辞官回乡,兴建梁氏首家园林“无怠懈斋”,以诗书画为乐,从此开创了梁园诗歌风流的先河。

道光年间,梁霭如的侄子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三人,继续扩建梁氏私家园林,前后耗时40余年,使梁园迎来鼎盛时期。

走进梁园,忽然感觉到就是这么一道窄小的门,隔绝了外面车水马龙的喧嚣,让你进入一方宁静的天地。

正门左边的两条巷内,是梁园创建人之一、清道光年间大理寺主事梁九华的故宅。明清时期,中央六部司曹通称“部曹”,故而梁九华的宅第被称为“部曹第”。

部曹第,为古时佛山民居常见的三间两廊式建筑格局。其中的观音堂,用于日常礼佛祈福。客堂,供平日接待宾客所用。梁九华的居室包括客厅、卧室及书房,充满书香气息。

03梁九章与寒香馆

或许是得益于梁家良好的家风熏陶,入朝为官的梁氏子弟,官声都很好。梁九华之兄梁九章,为官清廉,受人景仰,后来为奉养双亲辞官归隐,在西贤里一带兴建“寒香馆”。

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寒香馆“树石幽雅,遍植梅花。”梁九章之弟梁九图曾写下《雪夜寒香馆观梅》一诗,描绘了寒香馆的高雅环境和主人浪漫的生活情趣,诗中写道:

冷逼梅魂夜气严,万花门雪出重檐。

高枝时兴月窥阁,落瓣偶随风入帘。

由此,“寒香傲雪”也成为梁园著名的春夏秋冬四景之一。梁九章,一生以诗词书画为好,以赏梅、画梅为乐,有“梅痴”的雅号。他在一幅梅花轴附吕隐岚画中,曾题诗一首:

与君同往梅花园,日写梅花数百枝。

不及会稽童二树,三千三百十三诗。

由此可见,梁九章几乎与梅花形影不离,对于梅花的喜爱,非同一般。古时文人以“寒香”颂梅,梅花的高洁淡雅、凌寒独开,象征着君子清醒自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梁九章不仅画得一手好梅,对书法名家的碑帖更是格外钟爱。他的《寒香馆法帖》全6卷中,收集了唐至清乾嘉时期的22位名家书迹,其中包括米芾、赵孟、朱耷等大家。

梁九章的《寒香馆法帖》与叶梦龙的《风满楼法帖》、吴荣光的《筠清馆法帖》,并称清代“岭南三大法帖”,而《寒香馆法帖》,成为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石刻原件。

走进部曹第《寒香馆法帖》陈列室中,可以一睹正、草、隶、篆、楷等历代名家书法的风采,也正因了梁九章的精心保护,才使得这些古代名帖,得以垂久永固和流传后世。

归隐后的梁九章,在寒香馆创作了大量诗词、字画,清幽的寒香馆,成为他接待文友墨客的理想场所,成为他恬淡闲适生活的重要载体,更成为他安放诗意身心的宁静空间。

从陈列室出来,可见矗立于庭院中的奇石与罗汉松相依相偎、色彩谐和,犹如一幅立体的“奇石松韵”图,正好遮住了从正门望向二道门的通透视线,起到了欲扬先抑的视觉效果。

04二道门内田园风

进入二道门,左侧的刺史家庙,是祭祀祖先和管理宗族事务的场所,是梁氏家族的精神高地。如今,这里已经被辟为展馆,时常举办各类名家书画、陶塑等艺术展。

与刺史家庙相对的是荷香水榭,屋檐下的通栏中雕刻有金漆的祥瑞花木鸟兽,技法娴熟;尤其是门廊和立柱的上部,雕刻有双面镂空金漆花鸟木雕图案,更是栩栩如生。

图案上荷花的“和气生财”,仙鹤的“康泰长寿”,石榴的“多子多孙”,无不寄寓了园主对家族繁衍和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

荷香水榭正中,矗立的一座荔枝根屏,看上去如繁枝争俏、如众树竞高,成为水榭的“点睛之笔”,增添了一种天然况味。

水榭四周盆景环绕,蔬果盈枝。火红的木棉和紫红的三角梅,在初夏的暖阳下,花开正盎。苍翠的枝柯,摇动着袅袅清风。栏槛纵横,曲径通幽处;松堤柳岸,碧水泛涟漪。

从荷香水榭的花格窗向外望去,怎么看都宛如一幅天然画图:蓝天白云、绿树碧水、奇石盆景,尽入画中。如此自然而不着痕迹,怕是世间丹青妙手,也难轻易绘就。

与荷香水榭形成对景,隔水相望的是松竹寮景观。这里翠竹成丛,绿柳扶风,松皮覆顶的竹木廊架曲折回环,掩映于一片青翠之中,营造出岭南特有的乡土气息与田园风韵。

05梁九华与群星草堂

穿过圆如满月的月洞门,就到了梁九华创建的“群星草堂”。这里是一座半开敞型的厅堂、庭院建筑群,主要包括秋爽轩、船厅、石庭、日盛书屋、观鱼池、半边亭等建筑。

走进群星草堂,首先看到的就是秋爽轩。华丽的吊灯、雕花的门窗、造型各异的奇石,彩绘玻璃、花梨棋桌等,诸多精致紧凑的摆饰,体现了主人梁九华的高雅品味和艺术审美。

梁九华晚年好石,据说当年群星草堂建成后,他与弟九图日相品题奇石、怪石。秋爽轩门前的对联“垂老弟兄同癖石,忘形叔侄互裁诗”,即是对那段风雅过往的深情记叙。

秋爽轩往前,就是“梦龙家塾”,这里曾是梁氏子弟的学堂。走进私塾,可见至圣先师孔子的画像置于最前方。靠窗的一侧,挂有《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的节选内容文板。

梁家极为重视教育,每年都会在当地聘请一位名儒,教授宗族子弟。清朝时期,梁氏家族有30多位学子考取功名。其中更有梁僧宝、梁冠澄、梁厚甫、梁燊等20余名优秀人才。

站在私塾中,耳畔仿佛萦绕着他们清脆悦耳的读书声,我想,当年这琅琅书声,也应该穿越在梁园的每个角落。

学子们在这间小小的私塾接受文化启蒙,然后历经十年的寒窗苦读,参加科举考试,从此或金榜题名,或名落孙山,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从此走出了各自的广阔人生。

梦龙家塾的外部庭院,就是群星草堂的石庭,这里林木茂盛,青翠可爱,其中的芒果、洋浦桃、茶花,都是梁九华亲手栽种,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走进石庭,一眼就看到粉红的洋浦桃挂满了枝头,在周遭一片青绿之中,闪现出一树嫩红,装点出妩媚婉约的风情。

石庭的主角当然是怪石了,你看四周奇石遍布,突兀嶙峋,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肥或瘦,或藏于古树下,或立于鱼池边,千姿百态,令人惊叹造物之奇。

庭院中有小石桌和小鼓凳,皆置于斑驳树影之下,想来当年主人或携家人于花间小酌,或与兄弟友人于林荫对弈,或独自一人闲庭信步赏月观花,何等清雅。

如此美妙之境,让人不禁想起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中的两句:“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家人情浓、兄弟情深、知己情重,如若兼有,实为人生之大幸。

观鱼池畔的日盛书屋,是园主的书斋,屋内选取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为对联,自然清新,生机勃发。书斋虽小,但书里乾坤大,读书人的心胸,也因此可以包举宇内、气纳全球。

如果觉得书屋比较封闭,那不妨登上依墙而建的半边亭,在这里,可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也可以一发思古之幽情、与古圣先贤对话,怎么自在,就怎么来。

古人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为“游”,而把在风景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称为“居”。因此,“游”和“居”的统一,成了中国园林的一大显著特点。

很显然,梁九华的群星草堂,不仅实现了可“游”、可“居”,还达到了可“学”。在小空间中,营造出大格局,既求拙又锐进,如此境界和气魄,也许这就是梁九华的真实性格写照。

06梁九图与汾江草庐

梁九华之弟梁九图,从小就是佛山闻名遐迩的神童,曾做过刑部司狱,后因腿疾而退出仕途。从此,淡薄名利的梁九图,以四处探险游历为乐。

后来在一次游历途中,梁九图巧遇了十二块形态俊美的黄蜡石。回乡后,他利用自己多年来收集的各色怪石,建成以奇石为主题的园林,取名“十二石斋”。

然而,对于以“石痴”著称的梁九图来说,或许“十二石斋”尚未尽兴,于是他又兴建了“汾江草庐”,这一次,他对奇石的热爱,可谓升华到了极致。

从群星草堂走过个轩月洞门,就进入了汾江草庐。不同于部曹第和群星草堂的紧凑布局,汾江草庐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汾江草庐中花木扶疏,层次丰富,中心是一汪碧绿澄澈的秀水,整体造园设计,以中心湖为核心,园林建筑恰如其分,水石造景别出心裁,景观疏密有致,动静相宜。

雀廊一侧临水的游步道旁,青翠的修竹和花箱夹道列队,吸引游人前行的观景视线。贴水的雀廊,则为游客提供赏景休憩、驻足摄影的平台。

登上雀廊前小巧玲珑的韵桥,园中的书韵、画韵、诗韵、石韵、水韵,仿佛都汇集于桥梁上下,站在这里,可以将整个汾江草庐的美景,一览无余。

湖中的石舫,是为观赏湖心石而建。石舫前两方龟、蛇形状的怪石,象征玄武大帝,寓意吉祥长寿。

从石舫望去,那方高近7米的湖心石,犹如“腾龙出水”,准备一飞冲天。细看来,其瘦、透、皱、漏之处,又如衡山九面,面面不同。表面看似平淡,又处处玄机,别有洞天。

对这样的匠心手笔,梁九图似乎也颇为自得。他为此曾写过一首《自衡湘返得蜡石十二色因颜余居》,诗中说道:

衡岳归来兴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

登高腰脚输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梁园采用“以石代山”,取代传统园林的“叠石为山”的方法,摒弃了石块的积压堆砌,借助一石成形、独石成景,灵活自由地表达园主不同的思想情感。

湖心石周围,还有形如白鹅与鸳鸯的奇石,远望则可以感到,这是以自然的手笔,呈现了“白毛浮绿水”与鸳鸯戏水的诗意。这独具匠心的营造,心中若没有大丘壑,实不能为。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牡丹亭》中的名句“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这或许正是梁九图当年建此草庐时,恣意于山石水泊、大隐于市的心情写照吧!

湖边古木亭亭如盖,洒下无上清凉;湖面金鱼锦鲤时浮时沉,泛起阵阵涟漪;湖底绿油油的水草,婉约招摇起来。再加上湖中的廊、桥、舫、石,绘就了一幅立体天然山水画卷。

从汾江草庐来看,在梁园的主人中,将山水之境做得最极致的,当属梁九图无疑了。他以卧游天下、坐生清思的审美心态,将诗情画意和岭南风韵,高度凝练在这咫尺山水之间。

而梁九图所写的《汾江草庐春日》一诗,可以看作是梁园春夏秋冬四景之“草庐春意”的景题,更可以看作是他的关于汾江草庐造园艺术的自白。正如其诗云:

四面繁花覆水湄,柴关长掩日迟迟。

香招风过如相约,梦逐春来似有期。

垂老弟兄同癖石,忘形叔侄互裁诗。

此中幽趣谁窥得?只许闲鸥几个知。

07结语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历来成为中国园林的核心造园理念。园林之趣,在乎于假山假水之间,彰显真性真情,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世家园林与暴发户的云泥之别,在于园主的文学和艺术修养。作为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作,梁园以变化迭出和大胆创新的造景,彰显出了岭南园林的独特气韵。

而这独特气韵的背后,当然离不开梁家作为当时佛山望族的经济支撑和文化涵养,更离不开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四位诗书名家不同凡俗的高雅品味和艺术审美。

一座住宅、祠堂、园林浑然一体的大型庄宅园林,通过园庭、石庭、水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园主读书著述、家塾掌教、雅集酬唱、幽居赋闲等多种文化生活,令人回味无穷。

我想,这就是梁园区别于其他园林的独一无二的风采吧!或许,这也是能让阅尽万千园林古建的罗哲文先生,将它誉为“岭南第一园”的重要原因吧!你觉得呢?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视图创作人!九州瞰风月,书旅话中国!

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