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粗笔山水粗简豪放那也不是狂燥火气
2022/8/22 来源:不详白癜风学术高峰论坛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11116/9697454.html
折扇的功能由实用性而演变为观赏性,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作品是明代宣德二年()由明宣宗朱瞻基(—)创作的《松下读书图扇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此之后,扇面广泛应用于书画创作中,则是出现在“吴门画派”兴盛时的明代中期。包括沈周、周臣、文徵明、唐寅、仇英、陆士仁、陈道复在内的“吴门画派”名家,都有创作绘画扇面的记录,且有不少作品传世。而以祝允明、王穉登、周天球、黄姬水、文彭、文嘉等为代表的吴门地区书家,亦有书法扇面行世。据研究表明,在折扇上写字作画是在明代中期即成化年间开始兴起,在万历和崇祯年间开始广泛流行。这种状态从明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而艺术活动区域亦由吴门地区占主导扩展至全国各地。有意思的是,在从扇面书画兴盛的明代中期到清代晚期的三百余年历程中,合作扇面书画断断续续出现,折射出不同时代的风尚。关于这一点,在历来以明清扇面书画为主题的学术研究中,几乎无人涉及。
明)唐寅、文征明行书诗扇面
纸本墨笔纵19厘米横55.6厘米香港艺术馆藏
合作书法扇面出现在两个时期,一为明代中后期,一为清代后期。在现存的明清扇面书法中,其他时期出现的合作扇面极少,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明代中后期的合作书扇集中在吴门地区,且都为折扇面。参与合作书扇者多为吴门地区书法家,书扇者最少两人,最多者六至八人不等。在笔者寓目的书画中,有唐寅、文徵明合作的《行书诗扇面》(香港艺术馆藏),周天球、黄姬水、文嘉、文彭、陆师道、顾德育合作的《行楷书扇面》(广东省博物馆藏),文彭、文元发、陆安道、文嘉、钱榖、彭年、张凤翼、杜大中合作的《小楷七言诗扇面》(扬州博物馆藏),杜大绶、王穉登、张凤翼合作的《行书诗扇面》(香港艺术馆藏),薛明益、杜大绶、文从龙、王穉登合作的《小楷七言诗扇面》(扬州博物馆藏),陈汸、袁衮、王宠、文彭、王榖祥、文嘉合作的《行书诗扇面》(香港艺术馆藏),文宠光、周蕃、韩侠合作的《楷书诗扇面》(香港艺术馆藏),陈鎏、文嘉、周天球、彭年合作的《行书扇面》和葛应典、薛益、文从简、陆广明合作的《小楷七言诗扇面》等。据不完全统计,明代这些合作书扇者,主要有唐寅、文徵明、周天球、王宠、王榖祥、黄姬水、文嘉、文彭、陆师道、顾德育、文元发、陆安道、钱榖、彭年、张凤翼、杜大中、薛明益、杜大绶、文从龙、王穉登、陈汸、袁衮、陈鎏、葛应典、薛益、文从简、陆广明等数十人,其中以文氏家族中的文嘉、文彭、文元发、文从简等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则为周天球、彭年、杜大绶和张凤翼等。这些合作书扇基本均无年款。从其郡望看,几乎均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从其年龄看,大多出生于16世纪初,除仅见的文徵明、唐寅合作书扇外,其他作者大多属于文徵明辈的晚辈。从扇面质地看,多为洒金笺;从书体看,多为楷书或行书,几乎没有其他书体;从书写内容看,多为七言诗,且多为歌咏江南风物者。如文彭、文元发、陆安道、文嘉、钱榖、彭年、张凤翼、杜大中合作的《小楷七言诗扇面》中:
文彭题诗曰:
“霏霏拂地柳千条,烟锁红栏十二桥。
最爱新莺初出谷,绿丝丛里一声娇。”
款署“文彭”,钤朱文长方印“寿承”;
文元发题诗曰:
“疏云淡月雨霏微,尊酒相逢莫浪违。
坐久不知更漏促,一天清露湿单衣。”
款署“文元发”,钤朱文长方印“子悱”和朱文方印“遂心”;
陆安道题诗曰:
“罨画溪头碧玉流,洞门曾泊武陵舟。
归来不记桃源路,欲向丹青问旧游。”
款署“陆安道”,钤朱文长方印“子行”;
文嘉题诗曰:
“偶然避世住深山,不道移家遂不还。
却怪渔郎太多事,又传图画到人间。”
款署“文嘉”,钤朱文联珠印“休”“承”;
钱榖题诗曰:
“木落长林叶叶风,一江秋水浸遥空。
青山点点寒鸦外,短棹依依断苇中。”
款署“钱榖”,钤朱文联珠印“叔”“宝”;
彭年题诗曰:
“碧山楼殿耸遥空,百尺飞梁跨玉虹。
疑是国清清绝境,羡君来往濯松风。”
款署“彭年”,钤朱文方印“子素”;
张凤翼题诗曰:
“碧砌华滋露蕊红,倚栏娇小怯春风。
若为黛笔成虚掷,自扫蛾眉玉镜中。”
款署“张凤翼”,钤朱文联珠印“凤”“翼”;
杜大中题诗曰:
“桂楫美人歌木兰,西风嫋嫋露溥溥。
夜长曲尽意不尽,月在清湘洲渚间。”
款署“杜大中”,钤朱文联珠印“子”“萧”。
从这些诗书印可看出,其诗有自创诗,也有抄录他人诗,但都围绕一个主题;署款均为姓名穷款;印鉴均为朱文印。书写七言绝句中,前两句之后往往另起一行,中间还间隔一根扇骨的空间,结体疏朗。所有作品均无上款,也无年款,且均为小字行书或蝇头小楷。这样的书写模式在其他明人合作书扇中也大抵如此(所不同者,钤印中也有白文方印者,如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周天球、黄姬水、文嘉、文彭、陆师道、顾德育合作的《行楷书扇面》),很有一种模式化倾向。因此,不难发现,这些书写者是在一种极为闲散的状态下创作的。或许是应某位组织者(比如文氏族人文彭、文嘉等)的邀请,在以文氏文人为中心所举行的不定期雅集中合作完成,也有可能是在一次大型聚会中文人们集中合作而成大量书扇,但更大的可能是应某些艺术赞助人的特殊要求而度身定制。在明代中后期,吴门地区经济、文化都相对发达,文人雅士多雅擅临池,当时王世贞就曾发出过“天下书法归吾吴”的感叹,在此语境下,出现这种极具区域特色的合作书扇现象也就顺理成章了。
(明)周天球、黄姬水、文嘉、文彭、陆师道、顾德育
行楷书扇面纸本墨笔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现存作品中,也发现在明代中后期,在吴门地区以外也偶有合作书扇现象,如浙江嘉善人周鼎和江西清江人陈宽合作的《七律二首扇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和广东番禺人赵焞夫、戴柱合书的《行草书扇面》(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即是其例。但从书体看,为行草书;从布局看,较为紧凑丰满;从内容看,不是纯粹的七言绝句,且在诗歌之外,尚有题识语;从钤印看,既有朱文,也有白文;从书写者来看,仅有两人;从时间看,前者要比吴门地区合作书扇早近一个世纪,后者则要晚一个世纪。因此,这两件书扇完全可以视作是一个特殊的个案,并无规律可循。
(明)杜大绶、张凤翼、王稺登行书诗
纸本墨笔纵17.5厘米横53厘米香港艺术馆藏
吴门地区合作书扇的现象持续时间并不长,也并未影响到其他地区。直到三百多年后,在书坛出现另类的合作书扇才使这种传统得以赓续。这一时期出现的合作书扇,显然已经呈现多元化的局面,无论是艺术家的活动区域,还是扇面的形制、质地、书体等都是如此。如董起庾、崔舜珠、盛均、梁鼎芬、姚礼泰、炎涂、张嘉澍、崔永安合作的《行书团扇》(广东省博物馆藏),从质地形制看,是为绢本团扇;从书写对象看,都是为一个叫“逊斋”的人所书写,其称谓有“大兄大人”(三次)、“大哥”、“吾弟大人”、“世叔大人”(两次)和“仁兄世大人”等;从书写内容看,都是为“逊斋”所写的应酬诗;从时间看,有准确的创作时间—清光绪七年()。这和明代吴门地区的合作书扇显然有很大的不同。再如黄钰、陆懋宗、李文田、汪鸣銮、鲁琪光合作的《楷书扇面》(福建博物院藏),从质地形制看,为洒金折扇面,颇类明代的吴门合作扇;从书写对象看,都是为一个叫“伯潜”的人所书,其称谓有“大兄大人”、“仁兄大人”(两次)、“仁兄同年大人”(两次);从时间看,汪鸣銮署年款为“己巳仲春”(),鲁琪光署年款为“戊辰八月”(),时间跨度半年左右;从书体看,为蝇头小楷,这一点也颇类明代的吴门合作书扇。从这两件扇面可知,晚清时期的合作书扇,大多有上款,都很明显是为赞助人(上款者)或德高望重者所书,带有很显著的应酬形制。这样的合作书扇例证,尚有林召棠、陈元楷、沈史云、蒋理祥、林彭年、李文田合作的《楷书扇面》(为“心日”所书,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翁曾源、柳簃、龚聘英合作的《楷书扇面》(为“子清”所书,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王亦曾、章志坚、程夔、蔡赓年、羊复礼、郑兴梁、吴昌祺合作的《楷书扇面》(为“少常”所书,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等。这与明代吴门合作书扇表现出的恬淡、闲适与从容是有霄壤之别的。不过,在清代中期或更早也偶尔出现一些合作书扇,与明代中后期的吴门合作书扇极为相似,如史章、邹光绅、俞嶙合作的《楷、行、隶书诗扇面》(香港艺术馆藏)即是如此。该扇面书写在洒金笺扇面,结体疏朗,与明代中后期吴门合作书扇的布局接近。所不同者,书扇有上款人(正公社兄),且三人之书体不同(分别为楷书、行书和隶书),可知其延续了前贤的做法,但已逐渐改变形式,这类书扇并不多见。
(清)徐玖、李育山水墨竹集锦扇
纸本墨笔扬州博物馆藏
在合作绘画扇面方面,明清时期以俗称集锦扇的书画扇面最为特殊。所谓“集锦扇”,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创作书画扇面,每人的作品相对独立,各自为阵,但整体上又相互交融,成为一件完整的扇面。
笔者所见到的集锦扇,最早出现的年代是明代后期,但并不多见。集锦扇在书画中普遍出现,则是清代中后期。所出现的集锦扇,大致可分为四类:
陈康候、王虎榜、程远岑、史常镳
山水集锦扇纸本设色扬州博物馆藏
一类为同一个画家与不同的书法家合作书画,扇面中所有的画均为一人所绘,而交叉于画之间的书法则为不同的人所书。书法与绘画都是相对独立的,以扇骨的痕迹区别开来。如张岳崧、张维屏、何有书、潘正亨、谢观生合作的《山水书法集锦扇》(广东省博物馆藏)即是如此。扇面中由谢观生一人绘四幅山水画,每幅山水画并无连贯之处,都是独立构图,前三幅均未署款钤印,最末一幅款署“观生画”,钤朱文联珠印“观”“生”。在四幅山水画之间,为张岳崧、张维屏、何有书、潘正亨所书短语,分别为《洛神赋》(节选)《东坡书临皋亭》《倪瓒论李营丘画》《是时无碍率领门徒》,书法中均有上款人“云巢”。再如廖鸿荃、张如芝、刘学厚、卓秉恬合作的《山水书法集锦扇》(广东省博物馆藏)中绘画为张如芝所绘,分别为两幅山水画,每幅均有署款钤印,一幅署款“墨道人”,钤朱文联珠印“如”“芝”;另一幅署款“墨池”,钤印与前者一样。在山水画之间,有廖鸿荃、刘学厚、卓秉恬书法,其上款人为“云川”。两件集锦扇中绘画均为山水,而书法都为小楷。
廖鸿荃、张如芝、刘学厚、卓秉恬
山水书法集锦扇纸本设色广东省博物馆藏
一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书画家合作集锦扇,每个人既有书法也有绘画。如徐玖、李育合作的《山水墨竹集锦扇》(扬州博物馆藏)即是如此。该扇从右至左分别为徐玖行草书和山水画、李育行草书和墨竹画,都是为一个叫“德斋”的人所作。徐玖书法释文曰:
“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笺乱叶声。
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
书应德斋四兄书,玖。”
钤朱文方印“徐玖”。因徐玖字九思,一字伯畴,故其在书法左侧之山水画中题识“甲辰秋中,伯畴又笔”,钤朱文方印“伯畴”。“甲辰”为清光绪三十年()。其诗与山水画是一体的,而李育所作的书画也是如此。其书法释文曰:
“清风拂几萧萧竹,深巷无人独闭门。
日坐空庭洒残墨,古香古色月黄昏。
养疴修竹馆题画旧作,书为德斋四兄教正,梅生李育时甲辰之秋。”
钤白文方印“江都李育私印”,在其左侧则为所绘修竹馆,并题识曰:
“秋阳入竹碎青红,一带长廊画影浓。
坐久不知人籁寂,隔溪萧寺一声钟。
甲辰新秋养疴修竹馆晴窗遣兴仿文文水画法为德斋四兄雅正,梅生李育志,时年六十有二。”
钤朱文方印“梅生”。四件作品相互独立,但又互为关联,这是集锦扇的主要特征。
张岳崧、张维屏、何有书、潘正亨、谢观生
书画集锦扇纸本设色广东省博物馆藏
一类为书画均系不同人所创作,相互交叉,如金尔珍、杨伯润、黄树仁、子钧、浦宝春、姚銮、□世炘、周镛合作的《山水书法集锦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便是一例。该集锦扇为折扇成扇,每面分别为两件书法和绘画,都是为一个叫“子恭”的人所作。其书法为金尔珍的《行楷书苏轼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黄树仁的《隶书烛盘铭》、浦宝春的《隶书汉娄寿碑》和□世炘的《行书王鏊与陆冢宰书》;绘画均为山水,分别为杨伯润的《柳村渔隐》、子钧的《江深草阁寒》、姚銮的《秋山红叶》、周镛的《溪山积雪》。再如张镜宇、吴稚川、炳麟和马晋的《山水书法集锦扇》。
一类为全部是绘画,但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画家完成,其绘画既有独立构图者,亦有景致连贯者,如同屏风画中的通景屏,如陈康候、王虎榜、程远岑、史常镳合作的《山水集锦扇》(扬州博物馆藏)。该扇为四人所作山水画组成,均为独立画面,但又融为一体。
(清)金尔珍、杨伯润、黄树仁、子钧、
浦宝春、姚銮、□世炘、周镛
书画合璧(之一)纸本设色纵18.2厘米横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如果撇开合作书画扇面不论,只就集锦扇而言,还有一种纯粹为一人所绘的集锦扇,如谢观生的《松竹仕女等八景集锦扇》(广东省博物馆藏)即是如此。该扇由谢观生独力完成,并无书法间隔,其画分别为松树仕女、桃竹小雀、幽篁仕女、芭蕉花石、倚栏仕女、柳树菊石、古树仕女、松树梅花,仕女画与风景画相互交叉,在最末一件上署款“退谷写”,钤朱文联珠印“观”“生”。
清代中晚期出现的集锦扇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到清代末年几乎销声匿迹了。其作者集中的地域多在江南和岭南地区,是这一时期艺术经济繁荣与休闲文化鼎盛的缩影,他们在咫尺之中尽展笔墨技巧,将书画由艺术性转向玩赏性与娱乐性。因其所需要的闲散功夫较多,且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在题材及内容上都有一定的约束,故在追求个性与胸中意气的文人书画家中,这类作品并不流行。不过在晚清时期的合作扇面书画中,尚有一种两人或两人共同营造一个画面的情况,如虚谷(—)、朱偁合作的《菊石双禽图》(扬州博物馆藏)便是其例。该图由朱偁写双禽,虚谷补菊石,并由虚谷题记:“綗怡老仁兄属,梦庐写双禽,虚谷补菊石并记。”钤朱文椭圆印“三十七峰草堂”和白文方印“梦庐氏”。这类的合作画扇在民国时期达到极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国画研究会”(早期称为“癸亥合作社”)成员如赵浩公、潘达微、黄君璧、潘和、李砚山、李凤公、黄少梅、黄般若等便有大量的合作画扇行世。
(清)董起庾、崔舜珠、盛均、梁鼎芬、
姚礼泰、炎涂、张嘉澍、崔永安
行书团扇绢本墨笔广东省博物馆藏副本
明清时期的合作扇面书画表现出的时代特征,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他们合作扇面表现出的文化背景、书写语境及其艺术特色又是美术史研究中极易被忽略的内容,因此,系统地梳理、探究明清合作扇面书画也就成为美术史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粗浅的探索,希望能为后继者提供线索。诚如是,则可谓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