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唐僧八十五景岑

2022/5/13 来源:不详

《五灯会元》卷四

长沙景岑禅师

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初住鹿苑为第一世,其后居无定所,但徇缘接物,随宜说法,时谓之长沙和尚。

上堂:“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丈。事不获已,向汝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自己。我常向汝诸人道:三世诸佛,法界众生,是摩诃般若光。光未发时,汝等诸人向甚么处委悉?光未发时,尚无佛无众生消息,何处得山河国土来?”时有僧问:“如何是沙门眼?”师曰:“长长出不得。”又曰:“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轮回出不得。”僧曰:“未审出个甚么不得?”师曰:“昼见日,夜见星。”曰:“学人不会。”师曰:“妙高山色青又青。”

问:“教中道而常处此菩提座,如何是座?”师曰:“老僧正坐,大德正立。”问:“如何是大道?”师曰:“没却汝。”

问:“诸佛师是谁?”师曰:“从无始劫来,承谁覆荫?”曰:“未有诸佛已前作么生?”师曰:“鲁祖开堂,亦与师僧东道西说。”

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曰:“汝向甚么处安身立命?”曰:“却据地时如何?”师曰:“拖出死尸著。”

问:“如何是异类?”师曰:“尺短寸长。”

问:“如何是诸佛师?”师曰:“不可更拗直作曲邪。”曰:“请和尚向上说。”师曰:“阇黎眼瞎耳聋,作么游山归?”

首座问:“和尚甚处去来?”师曰:“游山来。”座曰:“到甚么处?”师曰:“始从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曰:“大似春意。”师曰:“也胜秋露滴芙蕖。”

师遣僧问同参会和尚曰:“和尚见南泉后如何?”会默然。僧曰:“和尚未见南泉已前作么生?”会曰:“不可更别有也。”僧回举似师。师示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僧便问:“只如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师曰:“朗州山,澧州水。”曰:“不会。”师曰:“四海五湖皇化里。”

有客来谒,师召尚书,其人应诺。师曰:“不是尚书本命。”曰:“不可离却,即今只对别有第二主人。”师曰:“唤尚书作至尊得么?”曰:“恁么,总不只对时,莫是弟子主人否?”师曰:“非但只对与不只对时,无始劫来,是个生死根本。”有偈曰:“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有秀才看千佛名经,问曰:“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师曰:“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也未?”曰:“未曾。”师曰:“得闲题取一篇好。”

问:“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东家作驴,西家作马。”曰:“学人不会,此意如何?”师曰:“要骑即骑,要下即下。”

皓月供奉问:“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涅槃也未?”师曰:“大德问果上涅槃,因中涅槃?”曰:“问果上涅槃。”师曰:“天下善知识未证。”曰:“为甚么未证?”师曰:“功未齐于诸圣。”曰:“功未齐于诸圣,何为善知识?”师曰:“明见佛性,亦得名为善知识。”曰:“未审功齐何道,名证大涅槃?”师示偈曰:“摩诃般若照,解脱甚深法。法身寂灭体,三一理圆常。欲识功齐处,此名常寂光。”曰:“果上三德涅槃,已蒙开示,如何是因中涅槃?”师曰:“大德是。”月又问:“教中说幻意是有邪?”师曰:“大德是何言欤?”曰:“恁么,则幻意是无邪?”师曰:“大德是何言欤?”曰:“恁么,则幻意是不有不无邪?”师曰:“大德是何言欤?”曰:“如某三明尽,不契于幻意,未审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师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议否?”曰:“佛之诚言,那敢不信?”师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曰:“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缘信。”师曰:“依何教门得生缘信?”曰:“华严云:‘菩萨摩诃萨以无障无碍智慧,信一切世间境界,是如来境界。’又华严云:‘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诸佛法性无差别,决定无二。’又华严云:‘佛法世间法,若见其真实,一切无差别。’”师曰:“大德所举缘信教门甚有来处。听老僧与大德明教中幻意。若人见幻本来真,是则名为见佛人。圆通法法无生灭,无灭无生是佛身。”

月又问:“蚯蚓断为两段,两头俱动,未审佛性在阿那头?”师曰:“动与不动是何境界?”曰:“言不干典,非智者之所谈。只如和尚言动与不动是何境界?出自何经?”师曰:“灼然!言不干典,非智者之所谈。大德岂不见首楞严云:‘当知十方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师示偈曰:“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为众色,悟时刹境是真心。身界二尘无实相,分明达此号知音。”

月又问:“如何是陀罗尼?”师指禅床右边曰:“这个,师僧却诵得。”曰:“别还有人诵得否?”师又指禅床左边曰:“这个,师僧亦诵得。”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师曰:“大德岂不知道,真诵无响,真听无闻。”曰:“恁么,则音声不入法界性也。”师曰:“离色求观非正见,离声求听是邪闻。”曰:“如何是不离色是正见,不离声是真闻?”师示偈曰:“满眼本非色,满耳本非声。文殊常触目,观音塞耳根。会三元一体,达四本同真。堂堂法界性,无佛亦无人。”

僧问南泉道:“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为甚么三世诸佛不知有?”师曰:“未入鹿苑时,犹较些子。”曰:“狸奴白牯为甚么却知有?”师曰:“汝争怪得伊。”僧问:“和尚继嗣何人?”师曰:“我无人得继嗣。”曰:“还参学也无?”师曰:“我自参学。”曰:“师意如何?”师有偈曰:“虚空问万象,万象答虚空。谁人亲得闻,木叉丱角童。”

问:“如何是平常心?”师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曰:“学人不会,意旨如何?”师曰:“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问:“向上一路,请师道?”师曰:“一口针,三尺线。”曰:“如何领会?”师曰:“益州布,扬州绢。”

问曰:“动是法王苗,寂是法王根。如何是法王?”师指露柱曰:“何不问大士?”

师与仰山玩月次,山曰:“人人尽有这个,秖是用不得。”师曰:“恰是倩汝用。”山曰:“你作么生用?”师劈胸与一踏。山曰:“?(huò)”!直下似个大虫。”(长庆云:“前彼此作家,后彼此不作家。”乃别云:“邪法难扶。”)自此诸方称为岑大虫。

问:“本来人还成佛也无?”师曰:“汝见大唐天子还自种田割稻么?”曰:“未审是何人成佛?”师曰:“是汝成佛。”僧无语。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地道甚么?”

三圣令秀上座问曰:“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石头作沙弥时参见六祖。”秀曰:“不问石头见六祖,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教伊寻思去。”秀曰:“和尚虽有千尺寒松,且无抽条石笋。”师默然。秀曰:“谢和尚答话。”师亦默然。秀回举似三圣。圣曰:“若凭么,犹胜临济七步。然虽如此,待我更验看。”至明日,三圣上问:“承闻和尚昨日答南泉迁化一则语,可谓光前绝后,今古罕闻。”师亦默然。

僧问:“如何是文殊?”师曰:“墙壁瓦砾是。”曰:“如何是观音?”师曰:“音声语言是。”曰:“如何是普贤?”师曰:“众生心是。”曰:“如何是佛?”师曰:“众生色身是。”曰:“河沙诸佛体皆同,何故有种种名字?”师曰:“从眼根返源名文殊,耳根返源名观音,从心返源名普贤。文殊是佛妙观察智,观音是佛无缘大慈,普贤是佛无为妙行。三圣是佛之妙用,佛是三圣之真体。用则有河沙假名,体则总名一薄伽梵。”

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师曰:“听老僧偈:碍处非墙壁,通处没虚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来同。”又曰:“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

问:“第六第七识及第八识毕竟无体,云何得名转第八为大圆镜智?”师示偈曰:“七生依一灭,一灭持七生。一灭灭亦灭,六七永无迁。”

问:“蚯蚓断为两段,两头俱动,未审佛性在阿那头?”师曰:“妄想作么?”曰:“其如动何!”师曰:“汝岂不知火风未散。”

问:“如何转得山河国土归自己去?”师曰:“如何转得自己成山河国土去?”曰:“不会。”师曰:“湖南城下好养民,米贱柴多足四邻。”僧无语。师示偈曰:“谁问山河转,山河转向谁?圆通无两畔,法性本无归。”

华严座主问:“虚空为是定有,为是定无?”师曰:“言有亦得,言无亦得。虚空有时但有假有,虚空无时但无假无。”曰:“如和尚所说,有何教文?”师曰:“大德岂不闻首楞严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岂不是虚空生时但生假名?又云:‘汝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岂不是虚空灭时但灭假名。’老僧所以道:有是假有,无是假无。”又问:“经云:‘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像’,此意如何?”师曰:“以净琉璃为法界体,以真金像为无漏智。体能生智,智能达体。故云‘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像。’”

问:“如何是上上人行处?”师曰:“如死人眼。”曰:“上上人相见时如何?”师曰:“如死人手。”

问:“善财为甚么无量劫游普贤身中世界不遍?”师曰:“你从无量劫来,还游得遍否?”曰:“如何是普贤身?”师曰:“含元殿里,更觅长安。”

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曰:“尽十方世界是你心。”曰:“恁么,则学人无著身处也。”师曰:“是你著身处。”曰:“如何是著身处?”师曰:“大海水,深又深。”曰:“学人不会。”师曰:“鱼龙出入任升沉。”

问:“有人问和尚,即随因缘答,无人问和尚时如何?”师曰:“困则睡,健则起。”曰:“教学人作么生会?”师曰:“夏天赤骨力,冬寒须得被。”

问:“亡僧迁化甚么处去也?”师示偈曰:“不识金刚体,却唤作缘生。十方真寂灭,谁在复谁行?”

师赞南泉真曰:“堂堂南泉,三世之源。金刚常住,十方无边。生佛无尽,现已却还。”久依南泉,有投机偈曰:“今日还乡入大门,南泉亲道遍乾坤。法法分明皆祖父,回头惭愧好儿孙。”泉答曰:“今日投机事莫论,南泉不道遍乾坤。还乡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劝学偈曰:“万丈竿头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临济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师因有偈曰:“万法一如不用拣,一如谁拣谁不拣?即今生死本菩提,三世如来同个眼。”诫斫松竹偈曰:“千年竹,万年松。枝枝叶叶尽皆同。为报四方玄学者,动手无非触祖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