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艺术影响最大的中国禅画大师是谁

2022/6/3 来源:不详

(导读:在中国绘画史上,南宋画家牧溪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七百多年来,牧溪在我国本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在日本得到崇高的地位。)对日本艺术影响最大的中国禅画大师是谁?在中国绘画史上,南宋画家牧溪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七百多年来,牧溪在我国本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在日本得到崇高的地位。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谈到: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

▲南宋·牧溪《渔村夕照图》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关于牧溪的生平,史籍记载语焉不详。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有关于这位画家比较多的文字描述:“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牧溪的画被归为禅画的范畴,禅画不同于文人画,不拘泥于笔墨或气韵。牧溪的绘画风格是简逸豪放,自然清净,空灵淡泊,不论是造型、用色、用笔、运墨,都能摆脱形似的束缚,以率真的笔意,单纯的墨色,追求形象之外的意境创作,表现了简洁凝炼的风格。

▲南宋·牧溪《远浦归帆图》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在当时的文人画领域,对牧溪的评价很低。如元人汤垕著《画鉴》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明朱谋垔在《画史会要》中说:“法常号牧溪,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体会出牧溪作品的妙处,比如晚明高僧雪峤圆信对牧溪作品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僧笔尖上具眼,流出威音那边,鸟鹊花卉,看者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之。径山千指庵圆信。”

▲南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尽管有人褒扬牧溪,但对牧溪最大的赏识还是来自日本。日本人把牧溪称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对于许多日本画僧来说,牧溪的存在具有先驱式的典范作用。如画僧如拙(如拙亦作如雪,相传原为明人,应永中渡海赴九州,后至京都,学画于吉山明兆(-),遂成妙手,兼工山水、人物、花鸟,作品以禅机横溢的《瓢鲇图》最为著名)就奉牧溪及马远、夏圭等人为宗。此外,从成书于-年间的典籍《荫凉轩日录》中可知,将军的御用绘师宗湛因酷爱牧溪而号“自牧”。有些日本画家的作品风格被评定为“和尚样”,即“牧溪样”。日本室町幕府时代,幕府的艺术监督“阿弥众”人,将收藏的中国画按时代归类,并评定上、中、下三等,记载在《君台观左右帐记》里。其中牧溪的名字上方记录着“上上”二字。在中国“诚非雅玩”的牧溪画作,被日本最权威的艺术鉴赏家们鉴定为上品中之上品。

▲南宋·牧溪《烟寺晚钟图》藏于东京白金台的富山纪念馆明月轩中

在日本,凡知道牧溪的人大都知道他的代表作《潇湘八景图》。潇湘地区指潇水与湘水交汇的湖南零陵至洞庭湖一带。这里水域宽阔,湖泊众多,降水丰沛,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最适于水墨技艺的发挥。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对潇湘八景有专门记述。牧溪的《潇湘八景图》即描绘了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的八种风景。日本研究者认为“八景”是作为一个完整画卷传入的,表达的也是统一的主题。然而在数百年的历史风云中,“八景”已各自分离成单独的挂轴,且有四景遗失,仅存四幅真迹。

其一为《烟寺晚钟图》,被列为“国宝”,藏于东京白金台的富山纪念馆明月轩中;其二为《渔村夕照图》,亦为“国宝”,藏于东京青山的根津美术馆;其三为《远浦归帆图》,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财”,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院;其四为《平沙落雁图》,也是“重要文化财”,藏于出光美术馆。

牧溪脱俗的技艺和对自然的深刻感知,震慑了日本人心,历来为众多日本画家所崇拜和模仿。在近代明治、大正时期的西洋文明的热潮中,人们对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喜爱,很大程度上也凝聚于其作品中所映照的光与影的主题。而“从印象派上溯到年前,中国的画家牧溪就已经成功地用绘画艺术表现了大气与光影。描绘出中国雄浑大地的《潇湘八景图》,引导了日本的美。本资源均为通过网络等公开合法渠道获取的资料,仅作为学习交流之用,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如原作者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文章,谢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