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诗中游
2022/5/11 来源:不详春暖花开,草长莺飞。赏花踏青成为人们在春天里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伴随着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赏花诗中游。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带、金腰儿、小黄花。因在百花中开得最早,开花后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其不畏严寒的品质历代受到人们的喜爱,早在余年前就有栽培种植的记录了。代迎春花召刘郎中白居易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解析:迎春花耐寒,喜欢和松竹为友,不随鲜艳一时的桃花一起开放。趁着园子里百花还没有开,请刘禹锡来看看这热情的迎春花。唐文宗大和二年早春,白居易设宴为刘禹锡接风,恰巧迎春花开的热闹,好像在迎接刘禹锡的归来。刘禹锡因看不惯朝中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写诗用桃花来讽刺那些显赫一时的官员。好友白居易深知其中意思,便在自己的诗中写道:“不随桃花一时开”,意思是迎春花不和桃花一起开放,暗指刘禹锡不与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一道,以此来赞美刘禹锡的高风亮节和铮铮铁骨。含蓄的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不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他都立场坚定,卓然独立。所以迎春花代表刘禹锡的高尚品德。从普通的迎春花着笔,以小见大,写活了人物的风采。杏花一片烟雨过后,杏花迎来了她的春天。杏花绽放时白中带红,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原产地中国,杏花是非常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解析:清明节前后,小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路上的行人情绪低落,匆匆赶路,黯然失色。请问哪里有歇脚的酒馆,牧童不作答,但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在古诗中,行人与游人不同,行人指代赶路人,这里特指诗人自己,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走在微风细雨之中,行人的那种凄凉心境。在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坏天气中遇到坏的心情,想找个小酒馆歇歇脚,散散心头愁绪,便向牧童请问。第四句巧妙的写到“牧童摇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至于后续是怎样的情节,就需要读者自己去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这就是中国诗歌讲究的有余不尽,含蓄蕴藉。也许在那杏花林深处,有一个小村落,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酒帘在微风中徐徐飘动着.....这幅如诗似画的场景就被雍正皇帝引用到了圆明园中。杏花春馆,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取自杜牧《清明》这首诗中杏花村的意境。桃花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娇艳明媚,惹人怜爱。在中国的文化中,桃花象征着桃李满天下的学子,象征着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象征着流水桃花的爱情。桃花已经不单纯的是一种花卉名称,更是代表了许多美好的含义。国风周南桃夭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解析: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描绘的桃花象征着爱情婚姻。《周礼》言:仲春,令会男女。这说明在周代时期,桃花盛开的时节,正是男婚女嫁的好时候。这首《桃夭》通过重章叠唱的形式,为出嫁的新娘唱出一首赞歌。第一章用娇艳的桃花比喻出嫁的女子,惹人怜爱。第二章将桃花结出硕果累累的果实,寓意新娘早生贵子,蕡(fén),意思是草木果实多而大。从开花想到结果,从新婚预祝生子,非常顺理成章的联想,这便是早生贵子最早的出处吧。第三章描绘的是桃树的叶子茂盛成荫,更进一步象征了整个家庭的兴旺与发达。其次,整首诗中反复运用到“宜”字,代表着和顺、亲善,用来表达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整首诗以花、果、叶作为比喻,富有层次,与桃花的生长周期自然浑成,融为一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